需求漸入“量價皆無”階段,收入降幅擴大顯著壓制盈利
今年3季度行業需求惡化至“量價皆無”階段:價跌之余,銷售仍不暢導致鋼廠減產、停產明顯增多,是區別于以往的最大特點。產業鏈加劇萎縮致使3 季度毛利率下滑5.32%,所謂擠壓上游的過程隨著收入顯著下行、礦石階段性供給調整相對充分一去難返,而匯兌損失劇增則進一步拖累鋼企盈利:1)36 家上市鋼企前3 季度合計扣非虧損232 億元,Q3 虧損174 億元,虧損額僅次于08 年Q4;2)前3 季度ROE 下降至-4.04%且結構繼續惡化,雖銷售政策收緊但經營現金流仍因收入萎縮而下降49%。主要矛盾需求惡化,行業仍在尋底。
板弱長強、普弱特強,品種略有分化且但無實質差異
汽車、家電及機械等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是2015 年鋼鐵需求出現的顯著特征,由此帶來以制造業為主要下游的板材、特鋼景氣度由盛轉衰,逐漸與以建筑業為主要下游的長材、普鋼景氣度差距縮小甚至強弱互換。不過總體而言,下游普遍低迷使得各品種之間盈利并無特別實質性的差異:3 季度主要長材鋼企平均虧損6.10 億,板材鋼企平均虧損6.78 億;主要普鋼企業平均虧損6.66億,同比下降707%,特鋼企業平均虧損0.29 億,同比下降185%。
鋼管業績受制于內需未起仍在筑底,電商經營模式分化漸明
受制于國內油氣投資尚未重啟及宏觀經濟下行不止,鋼管領域仍在筑底,3 季度鋼管企業營收同比下降16.72%,凈利潤同比下降3.80%。大宗電商領域歷經兩年發展之后,個體間發展模式開始有所分化:變現能力上,偏重線下發展的歐浦智網實現穩定盈利;也因此在交易量上,歐浦智網收入增速則明顯不及偏重線上的其他幾家。雖然我們尚不能明確判斷哪種發展模式終將勝出,但模式分化來臨,已經意味著實體對于該領域的認識逐漸加深與理性。
投資建議:4季度業績低基數企穩,兼顧估值與轉型風格
制造業運行相對平穩,基建領域調控遭遇開工淡季,4季度主要矛盾需求繼續低迷概率較大;易升難降的供給雖處低位但滯后調整難以貢獻業績彈性。因此,預計4 季度行業盈利難有實質性改善。唯一可期待的是3 季度匯兌損失劇增引起的低基數效應或會烘抬未扣非的盈利4 季度環比增速。不過,板塊行情與基本面無關,仍以轉型與主題為主已為市場所共識。綜合考慮,建議關注相對具有業績支撐或估值安全邊際標的,包括細分鋼管領域龍頭玉龍股份,主業高增長且具3D打印、環保概念的中鋼國際、打造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的歐浦智網;此外,低PB且具國改或合并預期的凌鋼股份、寶鋼股份、太鋼不銹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