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已經正式放開利率管制,但接近完成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仍在繼續。
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已經正式放開利率管制,但接近完成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仍在繼續。
1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部署推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進企業拓市場增效益。
會議指出深化金融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創新、拓展市場、深化改革和加大扶持等多項舉措穩定工業增長,提高企業效益,鞏固經濟向好基礎。
利率市場化后的定價行為調控
央行10月23日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實現利率市場化。
類似定向降準,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強對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采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強化行業自律和風險防范。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作為央行可以動用的政策工具之一,在執行時會參考一系列指標,比如過去會參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的比重,那么未來,央行可能會把利率定價行為也納入量化考慮,不僅是貸款利率,銀行在存款利率上的定價表現,也在其中。”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朱振鑫則認為,比如對三農或小微企業放貸比較多的銀行,可以享受到更低的存款準備金率,通過這種方式來激勵銀行發放貸款,貸款的量上去,貸款的價格就下來了。
即使不再進行利率管制,但央行并未對基準利率撒手不管。
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繼續發揮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參考和指引作用,用好短期回購利率、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理順政策利率向債券、信貸等市場利率傳導渠道,形成市場收益率曲線。
朱振鑫認為,在存貸款基準利率已經放開的背景下,央行需要一個新的收益率曲線向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短期利率可以通過銀行間回購利率確定,中期利率則通過期限在6個月到一年的MLF(中期借貸便利)來確定,長期利率就需要國債、再貸款等來引導。
此外,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金融機構要健全內控制度,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銀行內部在不良貸款方面考核得有些太嚴了,這種情況下,尤其對小微企業等高風險行業的抽貸、惜貸情況會更加嚴重,因此需要調整下銀行的內控,提高風險的容忍度,允許壞賬暴露。”朱振鑫說。
“當前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
除了利率市場化改革,11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中國工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這對穩住就業、鞏固經濟向好基礎,意義重大。
在促進創新方面,會議提出,整合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國制造2025》關鍵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城市危化品和鋼鐵企業搬遷改造等。利用“互聯網+”,建設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中小企業、創客等對接的工業創新平臺。
新華社援引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的觀點稱,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對于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傳統產業規劃發展的思維正在社會各個層次發生變化。中國已進入創新驅動轉型的新階段,尤其需要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的作用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在深化改革方面,會議提出需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加大支持國企解決歷史包袱,大力挖潛增效。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當前改革的難點正在于清退一些產能過剩、生產方式落后、創新能力不足、虧損嚴重的國有企業和“僵尸”企業等。未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這些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之后,將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