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夜,央行再度上演“雙降”大戲,至此,5年期以上的商業貸款基準利率已經“破5”,創下歷史最低水平,再度利好樓市。近日,記者從成都市房管局獲悉,10月成都樓市依然延續了回暖態勢,當月成交商品住房225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環比也實現近一成的增幅,為年末旺季帶來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與其他城市的“金九銀十”不同,在成都,房地產市場通常在歲末的四季度最為活躍,而今年10月,成都樓市同樣開始駛入快車道,表現不俗。據市房管局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系統數據,10月全市成交商品住房225萬平方米,環比9月高出了9%,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5%;其中,中心城區、二圈層和三圈層分別成交81、108、37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加14%、4%、16%,同比則分別實現18%、17%、4%的增幅。
從成交的商品住房套型結構來看,中心城區的剛性和改善型需求成為主打,90平方米以下和90-144平方米套型商品住房分別成交43萬和2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大增30%和25%,環比分別增加38%和2%;相比之下,郊區(市)縣改善型和享受型大套型表現更為出彩,90-144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以上套型商品住房分別成交71和14萬平方米,同比增幅達到17%和24%。
具體來看,據成都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數據,10月錦江區商品住宅成交2455套,為主城區成交量最高的區域;住宅成交面積方面,錦江區占比28.08%,位居第一,高新區、成華區分別占比27.67%、21.63%,位列第二、第三。長期以來,高新區高居各區域成交榜首,這是高新區第一次單月成交量被其他區域所超越。
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金九的慘淡之后,此前一系列救市措施和政策帶來的利好終于在10月有所體現。加之秋季房交會的刺激,各家房企以價換量的策略獲得了回報。不過,年終大考臨近下,房企的壓力并未減輕。成都樓市想要在萬事俱備的節點上繼續水漲船高,迎來一場倉箱可期的“暖冬”,優惠與降價仍然是最受購房者期待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