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捷 住建部部長也承認我們已經進入去庫存周期,問題是他沒說去庫存周期究竟有多久。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們的商品房待售面積有6.6億平方米,其實這個面積并不大,也只相當于全年銷售面積的一半左右。
如果庫存去化周期只有半年,相信住建部部長也不會說這個話了,真正的庫存是在建的施工面積和待開發的土地儲備面積。
截止到今年9月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建施工面積已達到69.3億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億平方米,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75億平方米,即便按照歷史最高峰的2013年的銷售面積,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全部銷售出去。
有知名人士說在建施工面積全部都已經銷售出去了,還說這是常識。
其實,所有城市要取得預售許可證都是要完成一定的施工量的。比如,上海市所有住宅要封頂才能取得預售許可證的,許多城市要完成三分之一或者10層以上的樓層施工才可以預售,當然也有一些中小城市是基礎施工完成后達到±零標準就能銷售,如果在建施工面積都已經全部銷售出去了,那我們今天還會有庫存嗎?
在建施工面積中有多少被賣掉了?還是用繼續數據說話吧。
從2000年到今年9月底,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累計達到171.4億平方米,銷售115.4億平方米,也就是說,這15年中,累計的新開工面積中有56億平方米尚未銷售,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全部在建施工面積69.3億平方米的80.7%,換句話說,只有五分之一的在建施工面積被預售出去了。按照2013年的銷售速度,去化周期也需要近五年時間。
銷售面積遠低于新開工面積,意味著庫存還在持續增加。
我們2013年做了一個去庫存的理想場景圖,希望新開工面積減少下來,竣工面積增加上去,新開工面積與竣工面積相等,這樣竣工率可以逐步回升到20%以上,可以讓庫存的施工面積不再增加。
但現實卻是新開工面積雖然從2013年的20億平方米降低到去年的17.9億平方米,但竣工面積卻跌破11億平方米,剪刀差還在拉大,竣工率已經跌破15%,這意味著房子要竣工需要至少六年時間,而在2000年的時候,只需要兩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