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月,眾安保險與股東方中國平安宣布聯合推出車險品牌“保骉”;以首創的O2O合作共保模式,探索國內車險費改后互聯網車險品牌樣本。
11月6月,眾安保險與股東方中國平安宣布聯合推出車險品牌“保骉”;以首創的O2O合作共保模式,探索國內車險費改后互聯網車險品牌樣本。
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骉”車險將以平安已有的車險服務為基礎,依托各自領域的大數據資源,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實現差異化定價、定制差異化車險服務。“保骉”車險率先在首批費率改革6省市中開展,未來將隨著費改節奏推廣到全國。
技術與商業模式雙創新推進差異化定價
擴容和改革,是車險市場近年來的關鍵詞。截至2014年底,中國車險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市場前景備受市場看好。與此同時,行業改革也在同時推進。今年2月3日,保監會正式發布《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6月份在六省市正式啟動車險費率市場化試點。
伴隨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在年內獲得車險牌照,“互聯網+”車險呼之欲出。據眾安與平安此次對外發布的信息,“保骉”車險將以合作共保的形式聯手,以OBD(車載診斷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多通道場景式理賠服務體系等創新技術為驅動,力圖將差異化定價和精準服務等未來車險概念變為現實。
“目前‘保骉’車險已經儲備了數十位合作伙伴,在場景化產品設計方面擁有先天優勢。”眾安保險車險事業部總監宋玄壁透露,“保骉”車險接下來將覆蓋數十個場景。
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現場介紹,“保骉”車險目前已聯合多家車聯網公司,未來該產品的用戶都將受贈OBD設備使用權,在消費者授權后記錄用戶的駕駛行為數據。隨后,“保骉”車險將對用戶的駕駛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根據用車的頻次、程度,來設計不同的產品,為車險的多維度定價和服務推送提供參考。
“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OBD等技術為我們選出好車主,精準推送增值權益。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通過技術發展,讓更多車主享受好的駕駛習慣所帶來的益處。”宋玄壁透露,此項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的初衷,是希望讓車主從被動賠付變成主動預防,從而源頭上保障全社會的出行安全。
按照眾安和平安規劃的“保骉”車險產業鏈,技術創新還將擴展車險相關業務的外延、衍生新的保險服務形態。
“保骉車險在未來將成開放式的全方位車險服務平臺,對接不同的互聯網場景,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開發出更多的保險產品,構造整合線上線下服務的車險產業鏈。”眾安保險COO許煒認為,未來可以根據OBD的行車信息撰寫用戶使用報告,為二手車質量認證提供新的標準,把二手車認證保險等納入到業務版圖中來。
此外,通過嵌入場景的營銷方式,眾安還有意推進車險和旗下碎片化保險的結合。上述負責人就預計,眾安保險之前推出的根據行走步數定保費的“步步保”健康險,就可與車險掛鉤,進行主動、積極的事前預防,降低風險的發生。
探索共保模式合作效應引關注
共保模式,無疑是“保骉”車險的最大亮點之一。亮點背后,是市場對后起的眾安與車險龍頭平安合作的極大關注。
“共保意味著數據共享,風險共擔,系統互通。”許煒表示,車險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全面實現線上線下的高度融合。眾安保險將利用不同互聯網場景特點針對性地定制產品獲客,使碎片化的客戶需求得以滿足。
許煒介紹,在定價方面,“保骉”車險依靠互聯網大數據,根據車主的駕駛行為習慣等多維度因子進行定價;在核保方面,將充分參考平安多年積累的賠付數據,并應用風險識別模型對車主的歷史賠付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同時,在服務方面,則充分依托平安業內的線下理賠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多通道場景式的服務體驗。
“近年來平安產險持續應用科技手段提升用戶體驗,推出電話直賠等的車險服務舉措。平安還將進一步發揮資本、人才及風控能力方面的優勢,推動與眾安等合作伙伴的跨界融合,”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王國平表示稱。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在“保骉”車險中平安將參與整個產品的設計流程。除了定價和核保外,平安還為產品提供全方位的車險理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