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故事
主人公:方女士
職業:自由職業者
年齡:40歲出頭
很多師奶空閑時都喜歡逛超市,因為很多時候能不期而遇找到“超筍價”產品,早起的有早市優惠,關店前有清貨特價。方女士說,其實,樓市就像超市,經常逛,也能撿到很多便宜。
方女士的丈夫是企業高管,收入不錯。方女士是自由職業者,打工只是“賺錢買花戴”。作為注冊會計師,方女士給兩家企業兼職管賬,每個月基本是月初和月底比較忙,月中會比較清閑,所以,她“得閑就會到處找筍盤”。
有人發帖說:“要找到低價物業不難,你可以打開電腦,用‘超低價’、‘跳樓價’、‘賤賣’、‘割肉’、‘揮淚’、‘僅此一套’、‘最低價’、‘絕版’、‘限時’等關鍵詞進行搜索,便可以找到筍盤的蹤跡。”對此,方女士嗤之以鼻:“我不敢講這些信息百分之百是假的,但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有水分,很多時候,這些網上房屋信息并不準確,很多中介故意用嚇人的詞語來吸引眼球,甚至不少報價根本就是‘釣魚’用的,等你真的去看樓,就會被告知這套房子已經賣出。別看現在各家中介公司都已經聯網,實際上,接到筍盤的經紀人,往往會自己hold住(意為‘掌握’)這套房源好幾天,因為筍盤成交機會大,賣樓所得的傭金更高,除非放了好久都賣不出去,否則中介哪肯把筍盤放上網?連企業內網都查不到,更別說互聯網了?!”
方女士的做法是,得閑就去中介地鋪逛,和幾十個中介經紀人保持良好的關系,這些“線人”發現筍盤,會第一時間通知她。“很多人接到中介經紀的電話,都會覺得對方騷擾,立馬掛掉,我不會,我會耐心地和經紀聊,多問幾句,感情有時候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而且也可以知道哪個經紀更懂行情。”
“有‘線人’提供線索后,還要多逛。”方女士說,多逛,不是指隨便走在路上就能看到筍盤,而是多逛會對各處房屋的條件、樓價等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市場后,你才能在接到經紀報料電話后,第一時間發現這個盤是真筍還是只是噱頭,假如真的筍,就要馬上去看盤,快速地行動。
不過,方女士提醒,即使再筍的盤,也要到現場實地考察,通過鄰居、保安等知情人多方了解物業情況。“小瑕疵可以接受,但假如是兇宅或房產有法律糾紛等,千萬不要輕易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