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還在培養約車習慣之時,滴滴突然接連祭出了幾個大殺器。
對手還在培養約車習慣之時,滴滴突然接連祭出了幾個大殺器。
網絡租車市場風起云涌。神州租車專攻高大上的商務用戶市場,易到也是關注于專車服務,且目標人群以中高端商務人士為主,優步雖然以低起價代加價而為特色,但其頁面設計不太符合國人用車習慣。
相比之下,滴滴出行集成了打車、專車、順風車、出租車和代駕等不同用車服務,基本上功能涵蓋了目前所有用車方式,車最多,優惠也最多。
在市場完全規范之前,各家公司紛紛施展渾身解數,希望盡可能多地占據市場份額,并且培養用戶的約車習慣。在培養約車習慣上,各家公司的手法大同小異,無非都是采取贈送優惠券或是充一送一的方式,以價格為第一推動力。
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優步、神州租車、易到還停留在培養用戶的約車習慣之時,滴滴突然接連放出了幾個大殺器。
第一個大殺器就是經營資格許可。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第一家獲得網絡租車平臺資質的公司。
滴滴快的CEO程維說,上海模式是推動政府監管、市場力量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解決城市治理難題的嘗試,對全國各地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具有示范意義。
滴滴自從改名滴滴出行后,其業務線擴張就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只要跟出行有關,就要試試。航空、高鐵雖基本不要想,但貨輪、私人飛機什么的,滴滴都大感興趣。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滴滴目標遠大,第一步邁出卻落到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實處,也是滴滴的第二個大殺器——滴滴三蹦子業務。
或許有人覺得三蹦子上不了臺面,滴滴不過是嘩眾取寵制造熱點,玩一玩而已。但根據相關信息告訴大伙兒,電動三輪車2013年銷量650萬輛,2014年預計突破1000萬輛。其中運營車輛的數量雖然很難估計,但只保守以5%計,估算全國也有超過百萬載客三輪車。
中國出租車總數也不過100多萬輛,用互聯網的語言描述就是,三蹦子也是大體量、高頻的業務,這絕對是出租車之外的又一個重要入口,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輪車載客市場,規模很大、用戶需求大,但營運混亂。對滴滴來說既是壞事,又是好事,政策不完善往往給互聯網企業帶來更大發揮空間,就看滴滴如何運營了。
而除了滴滴的三蹦子業務之外,滴滴的第三個大殺器首批“滴滴車站”已在北京和上海落地,附近用戶可選擇就近上車快速定位、省時省力。
滴滴車站是滴滴提供線下車載運輸服務的站點,乘客和司機通過移動互聯網,線上完成呼叫服務。實際上和公交車站的作用一樣,乘客有了固定的上下車地點,就可以更方便地上下車。如果滴滴在完成三蹦子的布局之后,再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滴滴車站的建設,滴滴的這盤棋,可就領先了別人很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