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需求、新秩序,房地產作為大宗買賣,可能并不適應網上血拼的銷售模式,更不可能在“雙11”湊上多大的熱鬧,但并不意味著房地產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服從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
“雙11”來了!這個有些無厘頭的日子現已成為中國人的購物狂歡節。據說,現在連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大學校園也變得靜悄悄了。喂喂,那捧著鮮花、唱著單身情歌的人兒哪去了?答:忙著點鼠標去了!
馮小剛說,“雙11”很有可能形成全球性的節日,春節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百年后,孩子們會說“雙11”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半p11”會不會流傳下去?這還要經歷時間的考驗,用不著100年,10年就夠了。因為樓市的“金九銀十”也曾經歷過這樣的輝煌。
說起來,“金九銀十”也可算是“雙11”的鼻祖。黃金周變黃金月,把一個正兒八經的節日變身為購物節,確切地說,是被旅游消費、樓市消費這兩股主要力量推動著。相對旅游消費而言,樓市消費的消費力更加驚人。
回顧十年前,樓市的“金九銀十”,那是何等的熱鬧!樓盤開盤如同盛大節日,購房者趨之若鶩,有的樓盤要通宵排隊取號……如今,業內人士回想這些場景仍無限感慨與神往。房地產市場開放后,尤其是樓市郊區化后,開發商利用人們的消費心理,每年都在國慶黃金周前后掀起一場營銷大戰,吸引眾多購房者血拼,“金九銀十”儼然成了“購房節”。
然而,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如今,不獨“金九銀十”難再有往日風光,樓市也開始漸漸安于平寂。
如果說,這就是傳說中的“風口”,那么,“風口”上的“主角”總要“輪流轉”。如今電商的狂歡與當年樓市的狂歡有著某種相似之處——“金九銀十”不僅僅是購房節,背后是房地產支柱產業的絕對地位;“雙11”也不僅僅是網絡購物節,背后是新經濟的崛起。
新經濟以個性化的生產方式,將重構商業的生產、銷售模式,也影響著傳統產業的商業模式,改變當今中國的商業形態,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游戲規則。面對新需求、新秩序,房地產作為大宗買賣,可能并不適應網上血拼的銷售模式,更不可能在“雙11”湊上多大的熱鬧,但并不意味著房地產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服從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
阿里董事會主席馬云曾經放言,要讓網上商務來改變房地產的價格,“只有電商起來了,線下零售蕭條,才能遏制商業地產的投資,也才能迫使商業地產周邊的房地產項目價格回歸到合理的價位”。馬云這段話的邏輯,筆者并不全然認同,但馬云說的另一番話倒是挺有道理:“如果到了2020年,房地產還是占經濟的大半江山,則意味著整個社會的轉型升級失敗?!?/p>
事實上,房地產退出支柱產業是勢在必行,消費過于狂熱并非好事,房地產作別狂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