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A股增持潮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在監管層窗口指導的情況下發生。
此次A股增持潮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在監管層窗口指導的情況下發生。
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產業資本從瘋狂減持,變成大幅度增持。即便在整個A股歷史上,也很少出現這樣的盛況。
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內證券市場的大幅度上揚,給上市公司提供了“逢高拋售”的好機會,一時間眾多上市公司集中減持拋售。據數據顯示,整個2015上半年,約有1234家上市公司減持共計350.31億股,累計減持市值約4771.5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減持規模。但隨后證券市場下挫的深度和烈度,顯然遠超各界預期。
受益于資本市場表現,在良好市值水平的基礎上,很多上市公司去年利用資本運作完成了業務轉型和產業整合,也讓不少企業意識到了市值的重要性。因此,這一輪市場下跌過程中,從監管層到上市公司,對于維護市值重要性的認知水平都獲得了明顯提升。
為了穩定市場,避免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層出臺“五選一”政策,敦促上市公司維護股價。隨后在7月8日做出了一系列專項規定,為產業資本增持股份鋪平道路。
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支持下,大量上市公司把還沒有焐熱的減持資金再度拿出,進行大量買入。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首席分析師彭松告訴《英才》記者,此次A股增持潮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在監管層窗口指導的情況下發生,這讓本次參與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
僅在7月9日至8月20日之間,滬深兩市就有747家上市公司出現了產業資本凈增持,涉及總市值高達670億元。隨后的增持大潮愈演愈烈,10月13日之前,當月公告的累計增持股份市值達324.01億元之多,已經逼近9月全月公告總數。
行情上漲必備因素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最近十年,產業資本的增持已經成為了大盤指數快速上漲前的必備因素。
上市公司的最高領導層,大多是各行業的領軍者之一,對于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再加上各類政策的監管和限制,大多數的行情波動,都不在其考慮行動的范圍之內,他們往往只在股價被嚴重低估時才會考慮大量買入增持,而買入之后陷入虧損的比例極低。
2005年,持續低迷的A股市場跌破1000點,這期間出現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增持潮。時間跨度從2005年10月延伸至2006年10月,該時段內兩市共有79家上市公司增持,合計增持市值為130.63億元,在隨后開始了連續兩年的大幅上漲,上證綜指最高點位6124.04至今未破。
在這之后,上證指數出現波段上漲行情之前,基本都有大量增持情況出現。
彭松告訴《英才》記者,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參與者仍是以散戶為主,在投資過程中他們會參考更大投資者的選擇。當對于企業有更深刻認識的實際控制人進行幅度較大的增持時,會對散戶投資者有比較大的激勵作用。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在股價估值水平被認為較低的時期,采用實盤買入的方式進行增持,是其對企業估值表態、維護企業市值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強勢增持
比較上市公司在增持時的決心程度,投入金額和增持比例都是非常好的衡量標準。
今年6月以來市場的快速下跌,讓一些原本依托于良好市值水平的運作項目被迫停滯,定增額度降低甚至取消的企業不在少數,一些上市公司的收購、轉型工作也被迫暫緩。
在這種局面下,上市公司進行公開市場增持就變得順理成章:既可以保障公司市值水平,同時也可以獲得潛在的投資收益機會。在已經進行操作的企業中,增持股份比例占到5%以上的已經達到20家左右,比例達到2%的則有上百家,還有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定增,甚至融資的方式進行大幅增持。
財通證券首席分析師羅俊告訴《英才》記者,目前市場上的增持和定增會比較具有持續性,因為這是上市公司、投資主體自救的一種方式。
景峰制藥(000908.SZ)在9月15日發布公告,公司前兩大股東葉湘武和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在二級市場買入增持公司股份,總增持數量占到了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的5.76%。這一比例已屬于較高水平。
金科股份(000656.SZ)日前公司以每股5.82元/股發行45億的定增方案剛剛獲批。原是一家地產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浪潮中選擇轉型,目前已經開拓了新能源+金融等新業務。
另外,譽衡制藥(002437.SZ)是一家精通外延式擴張的中小盤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通過并購快速成長。在本輪下跌過程中,公司實際控制人用融資的方式增持近2.5億元,并在隨后快速停牌運作定增事項,“吃定”籌碼的決心可見一斑。
通訊企業新海宜(002089.SZ)宣布將定增10億元募投云數據中心等業務,由實際控制人全額包攬;省廣股份(002400.SZ)以25.15元的價格定增,而截至2015年10月14日收盤,其價格仍為20.60元。
這些在前期參與了不同程度資本運作、并進行大筆增持,向市場傳遞信心并維護公司市值的上市公司,都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