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市,需要的不是反彈,而是經濟的轉型。
中國的股市,需要的不是反彈,而是經濟的轉型。
國內一個普遍觀點認為:美國政府的QE政策導致美國經濟出現復蘇,所以美國股市三大股指連創歷史新高。
這句話另外一層意思是:如果中國政府也像美國一樣,繼續堅持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股市也會連創歷史新高。實際上A股滬指自2007年6124點見頂之后,8年來,一直沒有超越前高。這不是我們的政府沒有推出經濟刺激計劃,中國在2008年推出的4萬億的經濟刺激措施,遠遠超過美國的QE規模,但是股市仍然沒有創歷史新高。原因是什么呢?
筆者認為,美國經濟不是復蘇,是已經開始新一輪經濟周期,而中國經濟僅僅是貨幣政策刺激下的經濟復蘇,這才是美國股市連續上漲6年,而中國股市沒有創歷史新高的原因。
經濟復蘇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有什么區別呢?
本質上是看,經濟增長的引擎來自新的增長點還是舊的經濟增長動力的恢復。
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動力來源于一系列的科技創新:頁巖氣代替了石油成為新的能源,美國已經成為天然氣和煤炭的出口國,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原油的凈出口國。電動車和充電站基本取代了傳統的用油系車。美國股市出現了電動汽車為主業的牛股——特斯拉汽車市值高達280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實現了免費高速WI-FI信號覆蓋,互聯網在云計算、大數據和4G的支持下升級到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導致新的視頻技術商業模式出現——Netfix市值高達480億美元……
以上這些現象說明,美國的經濟已經不是復蘇這么簡單,而是開始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周期。而中國經濟恰恰是因為沒有足夠規模的科技創新技術公司出現,導致以滬指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周期性股票長期低迷。
無論中國采取多少經濟刺激措施,如果不能改變依靠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依靠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則滬指還會長期在4000點以下,低迷運行。因為雖然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可以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但很難改變鋼鐵、水泥、建筑、煤炭、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價格低迷、技術被替代的長期趨勢。
所以,中國的經濟,中國的股市,需要的不是反彈,而是經濟的轉型。
國與國的競爭,本質上是效率的競爭。誰最有效率,最終誰就會取得勝利。一個國家的股市也是為效率而生的。哪些企業最有效率,資金就會流向那里。雖然滬指過去的十年是熊市。但是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小板指數從1000點漲到了10000點,這就說明中小板民營企業的效率遠遠高于國有企業,所以我們從中小板看中國股市,實際上是十年大牛市。
而未來十年中國股市的機會在創業板,目前大量的創新型企業集中在創業板。十年之內,創業板從1000點漲到10000點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已經逐漸接近美國,在技術上基本是與硅谷同步的。東方財富網、樂視網、機器人、網宿科技、碧水源等一批優秀的技術創新企業已經出現。隨著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未來必然誕生一批世界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