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整體鞋業市場持續低迷,還有不到一周雙十一就到了,眾多商家也使出渾身解數緊鑼密鼓籌備中,試圖抓住寒風中的唯一救命草。專家表示,鞋業發展不能只靠權宜之策,“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綜合發展才是根本解決之策。
近幾年來,我國整體鞋業市場持續低迷,還有不到一周雙十一就到了,眾多商家也使出渾身解數緊鑼密鼓籌備中,試圖抓住寒風中的唯一救命草。專家表示,鞋業發展不能只靠權宜之策,“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綜合發展才是根本解決之策。
雙十一備戰的序曲隨著9月15日淘寶網招商規則出臺后奏響,各大類目分會場也相繼出臺關于本類目的招商細則,尤其是鞋類分會場,推出多種玩法,試圖吸引更多消費者。
業內專家表示,電商平臺的互聯網營銷、大促在一定程度上為持續低迷的中國傳統鞋業實現轉型升級走出低谷帶來了可能,然而鞋企的發展根本在于創新、質量、人才等內在驅動,多元化發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事實上,中國已有一些鞋企創建之初就堅持創新發展、質量保證等多元化發展道路。
以福建洛弛制鞋公司為例,該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型專注細分產品戶外鞋品牌企業。作為中國商務部海外宣傳片“中國制造”唯一指定鞋類品牌,自誕生以來就一直秉承“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堅持走原創路線。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洛弛公司總裁陳英洪說,“我們創業之初便組建了一支50人的研發團隊,全力傾注品牌的設計、研發與自主創新,從鞋子外觀設計、鞋帶捆綁方法、鞋底排水透氣、鞋面保溫排濕等方面著手,提升產品附加值,讓出產的鞋子更富有個性,滿足顧客多方位需求。”
此外,該公司還聘請多名國際知名設計師,積極參加世界各地鞋類展會,吸收國際智慧,整合全球設計資源服務于價值主張和核心需求定位。據了解,目前該公司成功申請和正在申請的專利有近20項。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認為加工貿易歷史任務已完成,現在已不合時宜,鞋業唯有由低端轉向中高端,延伸產業鏈以及附加值才能適應時代變化。
成熟的產業鏈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洛弛公司除了在鞋子的設計、研發上下足功夫,在生產和銷售環節也沒有掉以輕心。
在生產管理上,洛弛通過模塊化和模式化將部分產品的生產分包出去,采取大分包、中分包和小分包三種分包模式,大分包是將部分產品的設計圖、包工包料給合作工廠;中分包是提供材料和技術支持給合作工廠;小分包是將部分流程分包出去,如針車、成型的分包。這種分包模式起到了彈性作戰、聯合眾智保持活力和持續能力的作用。
在銷售環節中,洛弛公司積極拓展國外市場,目前已通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30多個國家注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際亞洲頻道以及英國BBC廣告片中晨練者穿的就是中國品牌CLORTS(洛弛)戶外鞋。洛弛兩次入選商務部“中國制造”國際宣傳片唯一鞋類品牌,成功登陸亞洲、歐美等國際市場,在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代理商。
而在國內市場洛弛則利用當下最熱的電商平臺實現品牌傳播和擴大市場占有率。據了解,該公司在2006年成立之初,就在廣州建立了一支50人的電商團隊,2010年又在莆田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電商客服隊伍,和供應鏈實現無縫接軌。在淘寶、聚劃算、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平臺開設旗艦店,洛弛逐漸成為國內最專業戶外鞋營銷品牌之一。據了解,去年雙十一,洛弛的銷售量就高達2萬多雙。
去年年底,東莞接連傳出鞋廠關停的消息,令各地制鞋企業陷入“恐慌”。據南都報發起的第5次東莞企業生存報告調查顯示,受訪的150家企業中,超過6成企業表示,2014年的接單量同比下降,近27%的企業接單量下滑超過3成,而訂單利潤下滑的企業占比達到69.34%。在這一輪劇烈調整中,32%的企業虧損經營,難以維持。東莞9成鞋企擔心會有更多關停,整個行業悲觀情緒彌漫。
“2014年,從我國整個鞋業市場來看,全年銷售收入增速為8.9%,雖有一定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為近年來新低。”中國皮革協會鞋業專業委員會主任路華說。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制鞋業運營指數已低于90,處于較冷的指數區間。
中國鞋網市場研究中心分析師Macoo認為,我國鞋業市場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樣的震蕩,主要受鞋企制造設備產能落后,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產業區域性轉移等影響。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鞋業整體將繼續震蕩調整,鞋企在借助當下互聯網電商平臺擴大自身銷量的同時,也要重視創新驅動、質量保證、結構優化等,從而實現整體競爭力的提升。而“中國制造2025”的宏觀規劃下,我國鞋服等傳統制造業即將面臨新一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