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救市資金會否打破浮虧困局】國家隊救市資金重點增持的股票,估值普遍偏低。這類股票雖然上漲預期空間不會太大,但其走勢卻較為穩定,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前A股市場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國家隊救市資金重點增持的股票,估值普遍偏低。這類股票雖然上漲預期空間不會太大,但其走勢卻較為穩定,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前A股市場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時至今日,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已經披露完畢,而不少上市公司也已經陸續披露其年報的業績預告情況。然而,本輪三季報業績卻呈現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現象,其中國家隊資金位列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之列,當屬最大亮點。
根據數據統計,在本輪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公告之中,國家隊救市資金出現在1368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之列,合計持股市值超過1.35萬億,且不包括之前持股的數據。與此同時,從國家隊救市資金的持股情況來看,雖然有不少的中小市值品種,但卻基本集中于一些占比市場權重很高的股票身上,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中國平安、中國銀行、中國中車、中國建筑、中信證券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輪國家隊救市資金的增持力度很大,且涉及范圍很廣,但對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國家隊救市資金的增持力度卻是相當驚人的。其中,根據數據統計,國家隊救市資金增持超過百億元的股票就包括了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中車、工商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建筑等,但從這些具體的上市公司名單,我們卻可以發現,前期國家隊救市資金卻更熱衷于對大金融等超級權重股票進行集中式布局。
時至今日,雖然A股市場經歷了“紅十月”的上漲行情,且11月份的開局情況也尚屬樂觀,但卻依然無法掩飾前期國家隊救市資金持股虧損的格局。截至目前,A股市場依然存在多家破凈股票,且基本離不開銀行、鋼鐵等權重股票,即前期國家隊救市資金大幅增持的股票身影。其中,就包括了鞍鋼股份、南山鋁業、河北鋼鐵、寶鋼股份、農業銀行、光大銀行、蘭花科創、中國石化等。除此以外,對于一些漲幅不大,且占比市場權重龐大的股票,仍然讓國家隊救市資金無法真正打破浮虧的困局。由此一來,對于國家隊救市資金會否打破浮虧的困局,也備受市場關注。
筆者認為,對于國家隊救市資金浮虧的現象,其實并不用過分緊張。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其一,根據證監會在今年8月份中旬發布的公告稱,今后若干年,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會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不變,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同時,當市場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由此可見,對于國家隊救市資金的持股市值變動,實則也無需過分擔憂,而其維穩市場的功能依舊存在。
其二,對于國家隊救市資金,未來或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中央匯金公司轉讓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長期持有。至此,可以發現,國家隊救市資金意在長遠,短期價格波動并不會影響國家隊救市資金的戰略性布局。
其三,在國家隊救市資金大舉進場的同時,管理層亦在加快引導其它長期投資資金的進場速度。其中包括引導養老基金的入市、提升險資權益類資產的入市比重等。在這一系列的舉措得以落地之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并逐步將價值投資理念引導至A股市場之中。
其四,國家隊救市資金重點增持的股票,基本屬于估值偏低,破凈或者是臨近破凈的股票。由此可見,對于這類股票而言,雖然上漲預期空間并不會太大,但其走勢卻基本保持穩定。與此同時,因這類股票占比市場權重很大,當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行情時,這類股票卻能夠起到很好的護盤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國家隊救市資金的浮虧現象,并無需過分恐慌。隨著前期國家隊救市資金的大舉進場,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前A股市場的中長期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