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中國”到阿里影業,雖然主產電影仍未上線,但阿里資本前戲卻源源不斷。
11月4日晚,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已經與大股東阿里集團達成協議,后者旗下“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兩大資產注入阿里影業。今年4月份,由于資產注入傳聞,阿里影業股票一度高漲30%,市值達到頂峰。
盡管兩大資產落袋影業,但目前在娛樂文化產業,阿里集團依然有數娛、優酷等多塊旗下資產,外圍還投資華誼、光線和華數等,因此市場傳聞一直不斷,誰會成為阿里影業下一個囊中物?
阿里再送“大禮”
5.2億美元,對于此次注入影業公司的兩大資產,阿里給出了這樣的價格。
相比之下,作為阿里影業前身的“文化中國”,在阿里入主之前,市值僅5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在美股上市的博納影業,市值規模也僅7.8億美元。兩筆資產注入分量可見一斑。
據了解,此次注入的“淘寶電影”和“娛樂寶”主要是阿里在票務發行和眾籌投融資、影視營銷方面的資產,都是從2014年啟動運營。其中,“淘寶電影”主要與美團貓眼、百度糯米、格瓦拉等在線購票APP競爭。“娛樂寶”作為娛樂眾籌產品,主要競爭對手則包括了百發有戲等平臺。
阿里影業并未披露兩項資產具體業務數據。不過據接近阿里人士透露,在線上發行上,目前“淘寶電影”已經僅次于“貓眼電影”。“娛樂寶”目前已有6000多萬用戶,參與項目也有30個。
“兩大資產注入之后,阿里影業平臺布局基本已經完成。”阿里影業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依然會堅持開放平臺思路,包括淘寶電影、粵科等,對接的不僅僅是阿里自己制作發行的電影,也包括第三方公司;結合影視產業特點,阿里影業制作過程中的資源等也會向外開放。
不過正式消息公布后,卻未能給阿里影業帶來立竿見影的行情。11月5日,阿里影業股價上漲2.8%,次日又下跌2%,截至目前,該公司股價依然在2港元區位徘徊。
在此之前,阿里入股“文化中國”,曾被資產市場炒作為點石成金。從阿里控股到趙薇夫婦參股、收購粵科軟件,阿里影業故事不斷,一間新的“互聯網影業公司”,成為市場最大的期待,尤其4月份集團資產注入消息放出之后,阿里影業市值更是一度飆漲至800多億港元,直接晉級頂級傳媒股。6月份,該公司又以42億股配售規模,募資121億港元。
但隨后半年,阿里影業股價回落,截至目前市值規模537億港元。盡管如此,從市值規模上,阿里影業依然緊逼幾家國內大型影視公司,目前A股上市的華誼為550億元,光線傳媒400億元,美股上市的博納市值最低,不到10億美元。
“現在阿里影業行情已經基本進入了平穩期。內容這一塊還是相對薄弱,估計要等到明年,就看明年其主產幾部電影的市場反響如何。”一名電影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截至目前,阿里影業主投的項目包括王家衛監制的《擺渡人》、張一白監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以IP為核心的電影項目,前期也已進行了相關預熱,不過對于正式上映的時間,目前則仍未敲定。
吞并還將繼續?
由于內容仍處于空檔期,這也導致阿里影業關注點仍難擺脫資本猜測。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0月16日阿里宣布向優酷土豆發起收購要約時,就有市場傳聞開始揣測優酷土豆最終歸屬問題,其中一個版本就是優酷土豆可能會并入到阿里影業中,不過對于這一說法,各方都未予證實。
與此同時,阿里集團內部的數娛部門,與影業關系也頗為微妙。除了與華數合作的天貓魔盒外,阿里數娛在今年9月份還正式推出了付費視頻服務TBO(天貓影院),模仿標的為海外Netfixt和HBO,主打也是影視節目。
上述業務一直作為家庭互聯網載體來發展,但如果阿里影業繼續延伸,尤其是按照“全產業鏈”的定位,則是否會有進一步打通的可能?
“淘寶電影、娛樂寶本身還是跟電影非常強相關的業務,比如淘寶電影也可以做其他票務,但是主力還是電影,所以這些業務能夠整合進阿里影業,尤其是與粵科進一步打通,就可以幫助阿里打開中小院線市場,從導流到院線改造和智能化,最終有望形成一個虛擬化的阿里院線聯盟。”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表示。
但是優酷、阿里數娛等業務,在黃國鋒看來則有多重屬性,與電影、電商、媒體業務都會有多種結合可能,尤其視頻與電商結合,也是一個非常看好的亮點,“這一塊資產如果單獨放在影業,對影業有拉升,但對阿里集團就未必是最大化,所以短期之內,進一步整合的可能不太大。”
今年10月份,阿里影業CEO張強在談及與優酷關系時曾表示,優酷土豆是渠道、內容和IP孵化平臺,而阿里影業的作用則是把IP打穿。
前述阿里影業人士則告訴記者,阿里影業與阿里集團內部業務,一直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包括與優酷土豆方面,雙方共同啟動了電影人才培養“A計劃”項目,但至于未來是否會有進一步的整合,“大家可以想象”。
11月6日晚,阿里收購優酷土豆股份協議正式達成,報價比10月16日宣布的報價26.6美元高了1美元。以此計算,阿里巴巴將多支付1.6億美元,交易總額提高到4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