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的數據中有一處令人驚訝的地方和一處不那么驚訝的地方。
中國央行下屬的國家外匯管理局更新了中國央行10月最新的外匯資產數據。更新的數據中有一處令人驚訝的地方和一處不那么驚訝的地方。
不那么驚訝的一點是:在沉寂6年之后,中國央行承認其購進了大量的黃金。多年之后,這些數據終于向世人所展示。中國周末更新的黃金儲備數據顯然帶有特別的政策目的:為了刺激市場對中國的信心。我們等著中國央行以后每個月漸進式地公布其黃金儲備數據,我們將可以進一步觀察中國真實的黃金儲備。
目前我們獲得確認:中國截至10月31日黃金儲備增加至創紀錄的633億美元,比9月末的612億美元增加21億美元。根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本月黃金固定價格計算,中國持有黃金總量為1722噸,增加14噸。這是中國連續5個月增持黃金儲備。
中國官方儲備資產
這并不讓人感到驚訝。我們預計中國在未來每個月仍將會增加10-20噸的黃金儲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投公司的可替代黃金儲備要遠超目前的儲備。這也是中國央行拒絕公布其真實儲備的原因(特別是當中國或是俄羅斯在大量購進黃金時黃金價格卻在持續下跌)。但是因為人民幣正在試圖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因此中國希望展示其多元化的資產基礎。
中國資產儲備數據中更加令人感到驚訝的發現是,盡管市場一致預計中國外匯儲備將會從9月末的3.51萬億下滑至3.47萬億左右,特別是在中國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中操作的情況下。美國知名博客zerohedge發表文章稱,中國央行使用了一些“伎倆”使得其10月底的外匯儲備意外的實現了增長,達到3.53萬億(35255.07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走勢圖
這怎么可能?難道中國是在公開的偽造數據?不是!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貨幣策略師Sue Trinh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中國即期外匯儲備并沒有向人們展示其全部的情況。因為它不包括遠期外匯賬。中國,和很多新興市場央行一樣,都在不斷增加使用遠期外匯賬來進行對市場的干預活動。
我們將詳細準確的解釋中國是怎樣在即期市場中進行外匯干預轉變成遠期外匯,從而對外匯儲備直接造成影響。
“中國的資本外流仍在發生,看看北京是怎樣掩蓋這一事實的”。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曾問過市場是否被中國資本[0.00%]外流的速度所欺騙。
受中國9月外匯儲備將會下降預期的影響,新興市場貨幣以及其他資產價格大幅上漲。9月中國外匯儲備下滑43億美元。這一數字沒有任何意義,資金外流規模在月中就已經超過了這一數字。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中國主動貶值人民幣三周后,中國外匯儲備的月度數據將可能觸發/關閉市場的新風險。這意味著如果數據不可信或者變得不透明,投資者可能會根據壞消息進行操作。我們希望知道中國面臨著多大的資本外流壓力,中國的外匯儲備數據到底缺失了多少。中國的外匯儲備數據并不是一個有用的指標。
高盛在9月所指出的的,中國銀行[4.24%資金研報]似乎在用他們自己的賬戶吸收外流的資本。
考慮到中國央行可能的資產負債表操作(例如與各大商業銀行的短期交易和協議;遠期交易;外匯委托貸款的減少或再支付)。我們小心的分析了中國外匯儲備數據。這一數據很可能無法全部展示中國外匯流動的情況。今天的數據與中國央行9月的數據之間巨大的差距顯示中國的銀行可能使用自己的即期外匯倉位去幫助彌補一些外流的資本。盡管這些銀行的整體外匯儲備都通過遠期協議與中國央行相關。
簡單來說,我們認為和美國國家統計局手法類似,當中國GDP增速低于7%時,中國央行將會采取一切手段來弱化中國經濟的弱點,以保證市場對于中國資本外流的情況不會過度反應。
現在,這已經非常明顯。讓我們來看彭博社的報道: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和地方借貸者持有的在岸遠期匯率交割在8月增加值679億美元。這一倉位推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這一規模是今年前7個月平均規模的5倍。根據中國招商銀行[2.19%資金研報]和高盛集團的研報,這些倉位是不立刻耗盡外匯儲備的情況下支撐人民幣匯率策略三部曲的一部分。
標準的央行市場干預行動通過包括在市場中拋售美元和買進本國貨幣。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在外匯掉期市場借入大量美元,在現金即期市場拋售大量美元并使用與央行的遠期合約對沖這些倉位。
花旗集團10國外匯交易策略全球主管Steven Englander表示,“如果你可以在不實際減少本國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對本國貨幣進行市場干預,這將是一個更好的情況。央行這種模式的運作并不像大規模出售外匯儲備那樣感覺激烈,但是央行更喜歡這種方式。”
人民幣遠期合約賣出和買入示意圖
使用衍生品進行市場干預可以延緩中國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下滑。這將有利于安撫受到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股市動蕩影響的投資者。這也使得中國不需要過快的賣出持有的美元資產,例如美國國債來獲得需要的資金。
中國招商銀行外匯交易主管Frank Zhang表示,中國主要銀行8月和9月在在岸外匯掉期市場借入大量美元,接著開始在即期市場大量賣出美元。
高盛指出,中國央行之后與這些銀行對沖倉位,將這些商業銀行的交易劃入到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中。
從操作層面來看,購買人民幣遠期合約意味著中國央行不會使得其系統中的人民幣流動性枯竭即使中國央行要在即期市場買入大量人民幣。中國央行在8月的降息和降準措施將會補充市場中因為央行干預而減少的人民幣流動性。
花旗集團Englander表示,“如果有一種交易方式可以解決問題,那么實際流動性在短期內的影響將不會很劇烈。但是最終的影響將不可避免。”
簡單來說(盡管這一過程的開始并不是一個復雜交易)就是,中國央行竭盡所有努力控制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影響。一開始當市場意識到發生了什么時一切還不會出現問題,但是之后就無法保證。因為無論彭博社或者華爾街日報發表多少相關報道,市場仍然只會關注標題中的數字,并對人民幣所面臨的壓力進行很快的判斷。
在今天結束時,我們得到的是:有關中國資本外流的情況非常的重要。事實上,這已經影響到了美聯儲的反應。即使北京并不一定希望美聯儲加息,但是中國央行肯定不希望放棄對人民幣匯率的完全控制。因此,你可能會看到中國為了緩解短期外匯儲備下滑壓力所做的努力,即使這意味著在人民幣貶值之路上的一些作弊手段。是的,誰能因為這件事來指責他們呢?全世界都陷入了尋找緩兵之計的狀況中,為什么中國央行需要被區別對待呢?
當然,周一的頭條可能是當中國央行轉向外匯掉期市場后,中國外匯流動性停止。因為正如花旗Englander指出的“如果能在不事實上消耗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干預市場,這將是一個更好的情況”。正如高盛之前解釋的,“為了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離岸人民幣市場,其他外匯數據,例如外匯交易倉位,這些數據不會受到估值效應的影響并包括了在岸銀行系統和離岸銀行的外匯交易,盡管這些不包括遠期交易。”涵蓋中國央行的外匯交易倉位數據應該在10月中出爐,包括整個在岸銀行系統(中國央行加上所有銀行)的相似數據也應該在同樣的時間公布。
但是暫時我們希望中國最終能控制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不再賣出所持有的債券(這對于歐央行來說是一個壞消息),并推動股市的反彈。至于中國持續的增持黃金,我們預計這將不會引起媒體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