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華周詩元父子 一脈承襲的人文情懷

    在人的生命秉性中最重要的,莫過于自我身心的健康和獲得誠信、明察、寧靜、平和的生活狀態。

    在人的生命秉性中最重要的,莫過于自我身心的健康和獲得誠信、明察、寧靜、平和的生活狀態。

    八年前的一個傍晚,一對中式裝扮、有著濃厚藝術氣息的儒雅父子,映入眼簾。于是開始愉快地交談起來,他們言語不多,但都有著真知灼見和強烈自信。從此,我和他們結為至親的朋友,隔三差五總要相見,從他們那里我看到自心底蓬生的人文藝術卓然的光華,以及底蘊深厚的傳統情懷。他們,正是周加華、周詩元父子。

    周加華,著名油畫家,上海油畫雕塑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曾經作為上海APEC亞太經合會議的藝術總監,完成了APEC的VI視覺體系,也曾經創立了當時聞名上海的金茂大廈金文藝術中心。而如今27歲的周詩元已然是攝影家、建筑師、慈善家、美術館長等多重身份,有了自己專業的藝術工作室,還有了和父親聯手打造的格調高雅的易元堂美術館。多年來的悉心培養終于迎來了累累果實,發際微微斑白的父親欣慰地笑了……

    周加華的人文情懷

    在國學文化的持久浸潤中,一個儒雅學者型的藝術家堅定不移地追求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境界,藉由畫筆傳達著他的夢想。周加華,一位學養深厚、內心柔和、主張鮮明的學者型藝術家。他從浩繁卷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全面滋養,從而培養了詩元融通東西方文化、跨越多重視覺領域藩籬的跨界思維和不凡成績。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正是國內出國風正盛之際,周加華也順利游學日本,在不懂日語的情況下,他的運氣似乎特別好,他創作了一系列以“敦煌”為題材的油畫,在日本引起了轟動,知名畫廊紛紛邀請他舉辦個人畫展,日本《讀賣新聞》、各地電視臺都紛紛報道。他被譽為東方的“夏加爾”(法國油畫大家、在日本享有盛譽).

    在日本期間,周加華除了舉辦了七次個人畫展以外,還考察了東京一些美術館及畫廊的運作情況,這為他后來跨界成為國內藝術界成功的策展人奠定了基礎。1989年6月他毅然返回上海,后被調入上海油畫雕塑院,開始了專業的油畫創作。自此周加華的作品便頻頻出現在國內國際的畫展舞臺。

    周加華的畫是經看耐讀的。如果僅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觀視,他的畫在一連串的符號集合中,可以感受到思緒在隨著潛意識游走中洶涌澎湃的自然情感——對藝術、對人生的感悟和訴求。他通過對生活的種種感受和思考,有意無意地去把握時空的永恒,將現代的、古代的、躁動的、寧靜的、動蕩的、諧和的,映照在每幅畫中,以此來表達自己出世入世的生活理念和自我心境的歌以詠志。

    生活中的他不常筆耕。唯有欲訴卻苦于詞語匱乏之時,他才提起畫筆繪朦朧的月亮,畫靜溢的房屋和樹干綠葉,畫昨夜如夢的九天宮玄,畫思辯不得其解的亙古未來和生命哲學命題,瀟灑倜儻。做畫之余,他最大的嗜好便是閱讀孔、孟、老、莊圣賢和禪學,希望借圣人和禪學的思想來圓融生命之花的持久繽紛。興之所致,他更喜歡提筆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所思所慮宣泄在紙上,日積月累也出版了多本圖文并茂的《生活記事》、《藝林閑思錄》等。

    除此之外,他心中還有一個總讓他魂牽夢縈的理想——希望在有生之年,創辦一個百分之百的中國本土文化情素、集全球華人優秀藝術作品于一身的近現代美術館。而今,這個理想也已實現,在他指導顧問下的易元堂美術館在上戲校內迎來了盛大開幕。

    在當下被稱之為藝術垃圾包裝后也能瘋狂賺錢的當代藝術市場中,他超然物外,獨立行走在自己認定的藝術道路上。他的作品很少參與藝術市場,他寧肯讓多年創作的作品靜靜地躺在自己的美術館里和畫室里。他自己收藏的,除了弘一法師的兩幅字、孔柏基的一幅畫、現代書法大師張森的書法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作品以外,便只有自己的百余幅作品了。

    周詩元的理想國

    他,從小開始學習洗碗,做家務;三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學;高一時在上海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個攝影展;在澳洲主持設計過悉尼環球中心廣場,回國時已是澳洲最大的建筑師事務所Crone partners的合伙人;21歲開始了籌建易元堂,并在華彬集團任職參與了多個國際項目的籌備;24歲和母親成立了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周詩元青少年教育專項基金,26歲由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與上海戲劇學院共同為他成立詩元工作室,舉辦中國文藝復興第一次圓桌論壇;27歲時籌建了易元堂美術館,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學術性藝術NGO,并在上海戲劇學院內建立了易元堂(上海)美術館……

    與一些掙扎于書山學海,計較分數得失的同齡人相比,周詩元無疑活出了真正的自己,打破了傳統教育牢籠的束縛,創造出了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目光深邃,笑容可掬,高談闊論,彬彬有禮。四年前的一個晚上,因為籌備他的別開生面的攝影展而與之相識。他是將厚重學識和創意素養結合得近乎完美的青年攝影家、建筑師、策劃師,有著眾多標簽的創意奇才。

    多次在咖啡吧相談甚歡,談及他的閱歷,即刻眉飛色舞起來,而當論及他的多次海內外展覽、多本個人作品集時,他都淡然處之。小時候在經史子集中的浸潤,長大后在云游天下中的思考,在他的影像中自然地表露出他心底的幻影、格調。藝術是生活的影子,他用光描繪出影子的靈動和秀美,在質樸的物象中他捕捉到了富于魅力的東方禪意。

    一片落葉,一條小溪,在他的魔幻構圖中,葉脈變成疊嶂層巒,溪水化身暮靄晨光。起源與結局沒有關聯,物象百態在他的鏡頭下已然解構重組。

    穿行于北京、上海、悉尼,持續著他的三城記生活。影像記錄著生活,也記載著不同地域的差異和精彩。英語成為他的第二母語,澳洲、歐洲、中東,很多地方他都曾駐足,因為有諸多散居各地的朋友,談笑有鴻儒,從地理達人到文化名流,從設計大家到藝壇宗師,他在與他們的促膝長談中彼此啟發著心智。

    這也許就是他的跨界秘笈,融合了多維世界的思想,在嚴格縝密的邏輯和天馬行空的遐想之間游刃有余。跨界無處不在,當然也存在于藝術領域,影像中一樣可以包含創作者多領域、多文化交叉后所融通的禪意、哲學和人文情愫。跨界成為藝術創作領域一個長盛不衰的工作方法,由此而誕生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

    作家白樺評價周詩元是“一個可以自由地觀察世界、思索世界的年輕藝術家”。上戲院長韓生先生則認為:“韓寒、周詩元等超越現行教育體制的新新人才激活了創新土壤”。周詩元因為地域文化的跨界和專業行業的跨界而擁有了異于常人的視角,也因為跨界而遠遠超越了現行的相對停滯落后的教育模式。他帶來了創新的成長方式。

    父子的藝術和文化產業傳承

    周詩元今天在藝術和文化產業領域的成功,與他幼時的成長環境和人文滋養密切相關。可能是因為周加華的父親在當年文革之時一夜之間被打成反革命特務,并在隨后一年之內離世,這種兒時所經受的徹骨痛苦、磨難給他的人生帶來了特別的使命,那就是悉心培養下一代,創造出溫暖幸福的家庭氛圍,創造出濃郁寬廣的精神成長沃土,使得他深厚的傳統人文情懷,一脈承襲得以延綿。

    周加華在兒子周詩元小的時候便給他讀《道德經》、《莊子》等傳統文化讀物,在他稚嫩的心靈里植入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傳統人文情懷。從未給詩元在學習成長中施壓,相反激活了詩元強烈的自信心和敢于擔當的責任心。兒時起就帶著他出席各種藝術文化場合,高中階段即送他往澳洲學習,在國際化的環境中完成了自我獨立成長的蛻變和升華。

    早在2001年,周加華便籌備成立了當時轟動上海灘的金茂大廈精文藝術中心,并成功策展一百三十多人的聞名當年全國美術界的聯展,成功跨界成為策展人,并力圖在當代藝術市場化方面邁出了堅實地步伐。之后他又擔任大都會集團的藝術總監,并負責大都會美術館的籌備事宜,期間也完成了美術館的全面規劃與設計,并在大都會集團中植入了文化產業,使得以往主業地產的產業基因中有了更多的品牌附加值。

    周詩元在父親多年文化產業方面的經歷中耳濡目染獲得了很多啟發,開始了人文藝術領域的全面計劃,父子二人更成為文化產業事業上的合作伙伴。2015年7月17日,“易元堂美術館常設展”開幕,這是上海易元堂美術館第一個揭幕展覽,集結了包括周加華和周詩元十三位中國藝術大家,涵蓋了視覺藝術的七個門類。易元堂美術館,對于周詩元來說是易元堂概念的理想國,在這里將文藝夢想與財富連接,然后讓藝術、文化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宿,流傳而發展。易元堂的模式包含了易元堂美術館(NGO)、易元堂私人藝術投資銀行、Zheeer這兒、元元(實驗)藝術學校,結合宋慶齡基金會下的周詩元青少年教育基金,他希望易元堂可以延續父親很多對文化與藝術的思考,并走入世界的舞臺。

    【藝術傳承·周加華說周詩元】

    孩子在父母親心中,其最大的期盼和責任所系,則莫過于對孩子今后事業前程的規劃而處心謀慮,而有關于孩子亦步亦趨的成長教育歷程,更幾乎是每一個中國家庭的生活主軸。

    在一個父親的眼里,兒子似乎是永遠也長不大的。我在和元元每天定時的電話交談中,元元所感興趣的話題,大多是一些形而上的文化問題,而我則是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更多的是關心孩子獨立生活的日常瑣事。每次通話末了,我總忘不了要多番的叮嚀和囑咐,我以為對兒子最重要的則莫過于平安、健康和快樂。

    但是,在我每次走進元元一幅幅影像圖片的“意境”中時,我又會情不自禁地渾然而忘卻了作為父親的角色,我會將元元引為同道的知己。我會非常認真地閱讀和細細品味他在一幅幅圖片中所流淌著的精神物語,一種主觀的生命情趣與客觀的自然物象所交融互滲而形成的圖式語匯,會緊緊地攫獲住我的視覺經驗,讓我深切的體會到元元思想的獨特和敏銳度。

    似一澈透靈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在感動著我的情思。在藝術魅力的表象下,潛流著的是濃濃的情感律動而意味無窮。他所攝取的是他自我心靈所直接領悟的物態天趣,是自然造化和心靈撞擊的凝合,他把自己溶化在對象里而隱跡立形,并借以窺見他自我心靈深處的反映。在思維靈性的閃爍處,于虛無中創現生命的流行。他企圖使無生命的,能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蹈光揖影,撰虛成實而超以物象。他以十分個性化的風格演繹來詮釋世間萬物的生命物語。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色姝姝影院www|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两个人看的视频高清在线www| 黄瓜视频官网下载免费版|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爱情鸟免费论坛二| 极品丝袜乱系列全集阅读|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大胸美女放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www.欧美com| 久久99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丰满的己婚女人| 99RE久久精品国产|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男女| 男人天堂2023| 日韩视频在线免费| 妞干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8| 国产精品29页|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国china体内谢o精| 12至16末成年毛片高清|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桃花视频性视频|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91成人精品视频| 美女黄频免费网站|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