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奔跑”模式開啟,曬跑步成為繼自拍和美食之后朋友圈最集中的熱點。“曬客”們的熱情令運動類APP看到了春天,用戶數蹭蹭上漲,估值也水漲船高。然而,測量結果不統一,產品同質化高,產品盈利困難等難題卻依然懸而未決。
“全民奔跑”模式開啟,曬跑步成為繼自拍和美食之后朋友圈最集中的熱點。“曬客”們的熱情令運動類APP看到了春天,用戶數蹭蹭上漲,估值也水漲船高。然而,測量結果不統一,產品同質化高,產品盈利困難等難題卻依然懸而未決。
運動APP多達數百個活躍用戶數相差4倍
在蘋果商店中輸入“運動”二字,共有3045個應用彈出。其中,既有專注于跑步和健步的“咕咚”、“悅跑圈”等,也有專注于女性減肥或男士健身指導的APP.
如果輸入“跑步”,跳出的應用也多達數百個。根據比達數據中心最新發布的2015年8月主要運動健身類APP排行榜,前三名樂動力、咕咚運動、瘦瘦的月活躍用戶數均已超過百萬。但排在后三位的動動計步器、7分鐘鍛煉Seven和肌肉練習月活躍用戶數僅為40萬左右,與第一名樂動力219.27萬人的月活躍數相差了4倍。
最大的變化就發生在近兩年。據耐克相關負責人介紹,“NIKE+”數字平臺早在2006年便創辦,2013年在中國他們的注冊用戶增長了130%,“Nike+”的下載量也從2012年的57萬增長到258萬。
還有大批不跑也要裝一個運動APP的“懶惰”人群,對應著一些跑步APP安裝后卻沒人使用的窘境。悅跑圈CEO梁峰表示:“體育運動的魅力主要有三個:一是參與感,二是成就感,三是勝負。雖然不少跑步軟件做了很多記錄跑步距離、測試跑步的系統,卻沒有解決本質問題:如何讓用戶真正跑起來?”
融資由熱轉冷已有跑步APP死亡
與去年年底運動類APP密集融資的火熱相對比,資本今年已明顯降溫。2014年,約有12個運動類APP獲得風險投資。這一年3月咕咚網拿到了深創投6000萬元融資,7個月后又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四年,咕咚的估值從50萬元人民幣增至現在的1.5億美元(約合9.4億元人民幣).
同樣是2014年,10月至11月,包括去動、跑跑、約運動等在內的多款社交運動應用獲得融資,涵蓋天使輪、A輪和B輪,投資級別達千萬美元。獲得君聯資本1000萬元投資的“騰米跑跑”創始人王齊在騰訊工作了14年,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跑跑得到騰訊《天天酷跑》和應用寶的市場支持。而在今年,僅有前阿里員工尚文創立的“阿甘跑步”宣布獲得500萬元的天使投資。
盡管獲得了多輪融資,但咕咚網尚未實現盈利,行業也有壞消息傳來。根據品途網的《O2O全行業死亡名單》,成立于2013年7月的競技、娛樂跑步應用“賽跑樂”已經死亡。
智能穿戴大爆發運動系硬件周周有新品
跑步火了,智能手表、手環,甚至耳機等各種跑步“伴侶”空前繁華。以至于有業內人士感嘆,傍上跑步的智能穿戴幾乎周周有新款。國際大牌和深圳山寨軍團同場競技,大小新老公司們“跑步”進場。
10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YunOS 與inWatch(映趣科技)發布一款馬拉松手表inWatch Run。該公司CEO王小彬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也是跑步愛好者,做這樣一款運動專屬智能手表的初衷是想解決跑步中的各種通信“痛點”,讓奔跑更輕松更愉快,出門不用帶手機和錢包。
初創公司VINCI的智能頭機,是第一只通過觸摸和語音控制的頭戴智能音樂播放器,主要應用場景是諸如走路、逛街、慢跑、旅行等輕移動場景,瞄準戶外輕運動場景下的音樂體驗。
據艾媒資訊CEO張毅觀察,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整個智能穿戴市場已然生變,從最初的概念期向實用工具進化。尤其是運動健康類概念開始火爆,細分市場的剛需正在顯現。在他看來,跑步就像是一個助推器,讓智能手表們提前找到了感覺和方向。
但是嚴重的同質化問題也相伴而生。張毅指出,除了少數創新性產品,市場上更多的產品參差不齊,更多在模仿。在資本驅動下,“一陣風式”的投資難以避免,一窩蜂的進來很正常。起初的草莽階段大家拼硬件比價格,但是在激烈的淘汰賽中,未來靠的還是創新的精神與軟硬件融合的能力。王小彬也認為,產業肯定有一個優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