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股漲勢趨緩 成長股后來居上】周末IPO重啟和改革的消息,市場總體反應積極。由于明年按市值配售新股,以及兩周后年內有三批新股仍用市值加資金申購,因此,許多在新股暫停后退場的專業打新資金,上午積極進場買股票。
周末IPO重啟和改革的消息,市場總體反應積極。由于明年按市值配售新股,以及兩周后年內有三批新股仍用市值加資金申購,因此,許多在新股暫停后退場的專業打新資金,上午積極進場買股票。
今上午開盤后,出現了罕見的白線高高在上的情況,石化雙雄、銀行股、保險股、券商股走勢強勁,大盤股走勢明顯強于中小盤股,帶動指數快速上揚。最高到達3673點,漲了73點。。而創業板、中小板翻綠,上海本地股出海立股份、東方創業以外,集體翻綠。只是個股漲比跌多,并沒有出現“二八現象”。
但是,11點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連續三個漲停的券商股,見買盤踴躍,主力出貨積極,遂使其它大盤股漲幅收窄。與此同時,創業板、中小板股,以及上海本地股、成長股迅速翻紅。午前,上證指數黃白兩線逐步靠攏,深成指的幻想已經爬到白線之上。四大指數全部飄紅,漲1.63%、0.97%、1.07%、1.63%,處于均衡狀態。漲跌比547:403,861:634,77股漲停,多方明顯占優。成交量8150億,相當于往日全天的量。這是攻擊大盤股和新增資金配市值的緣故。
誠然,大盤股補漲,有其內在的理由。一方面,國慶長假后的秋搶行情中,大盤股基本沒漲。另方面,國家隊持有的“王的女人”股多數解放獲利,唯大盤股被套得較深,有帶領指數沖關、生產自救的需要。再方面,為申購新股的新投資者配市值最容易的是大盤股。所以,對大盤股上漲,或某階段的大漲,應予理解。
不過應該清醒的是,目前和明年的經濟基本面,決定了多數大盤股不具有投資價值,不可能有持續領漲大盤的行情。高位追漲,弄得不好,也會像券商股那樣,從去年年底起被套一年。市場大的、持久的機會,仍然在十三五規劃指明的新興產業熱點和國資改革、資產重組。從盤面顯示,這類股中,遍地是黃金。
目前,20天線在3403點,五周均線在3484點,現3648點,離得有點遠。有盤整需要。希望大盤指數漲的慢一些,在3500——3600點一線反復震蕩,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個股。
我至今不認為新一輪牛市開始,仍維持9月底在絕大多數機構、私募都認為10月份不會有行情時做出的“秋搶行情一定會出現”的判斷,只是“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