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連陽背后暗藏隱患 反彈之路或一波三折】周二兩盤兩市雙雙低開。近期股指不斷上攻,投資者一片欣喜。但在四連陽的背后也暗藏隱患,反彈之路可能一波三折,值得投資者重視。
周二兩盤兩市雙雙低開。近期股指不斷上攻,投資者一片欣喜。但在四連陽的背后也暗藏隱患,反彈之路可能一波三折,值得投資者重視。
市場暗藏的四大隱患分別為:首先,監管層突擊檢查嘉實基金、長盛基金等四家知名公募,短期或有黑天鵝的出現,市場情緒受到影響;其次,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增強,概率高達70%,引發投資者擔憂;再次,自10月16日以來,滬股通累計凈流出金額178.24億。這也是滬港通自2014年11月17日開通以來,首次連續15個交易日呈凈流出狀態;最后,兩融初現“結構化風險”,11月以來融資買入額不斷上漲,又回到了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短期或遭監管層打壓。
綜合來看,短期建議投資者保持平和衡心態,根據行情變化來布局。首先,可堅定持有主力高控盤的滯漲品種,特別是利好還未兌現、資本運作尚未結束的相關個股,更是難得的上車機會,但要注意切勿追漲殺跌,盲目操作,既錯過了拉升的時機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次,震蕩上行說明個股并非普漲,而是輪漲,對于前期漲幅過大、有資金兌現欲望的個股投資者要注意回避。操作上,可以分兩塊來布局。第一,積極追隨有改革預期催化的個股,比如反復炒作的中美博弈、國央企改革、土地改革主線等主線,有望成為后市的新領漲龍頭;第二,關注低估值板塊,重點關注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塊,還要逢低布局收益十三五規劃的藍籌股和年報高增長的成長股。
【融資融券】
兩融杠桿漸入“警戒區” 專家警示“結構性”風險
國泰君安副總裁蔣憶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兩融余額快速增長,一方面表明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得到很大程度恢復,對股指企穩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資余額短期快速擴張將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兩融杠桿正在進入“警戒區”。
暖流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監魯強表示,有經驗的、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有必要保持風險意識。
權威數據顯示,兩融初現“結構化風險”。融資買入額由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此外,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
“結構化風險”初現
10月8日以來,受政策利好支撐、投資者開戶人數增加、增量資金流入等多因素影響,滬深兩市交易人氣持續回升,兩融杠桿再度納入不少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箱”。
數據顯示,近階段融資買入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市場杠桿水平較快上漲。以融資買入占A股普通交易額的比例來衡量市場杠桿水平,該比例由9月底的8.8%增加至10月的11.7%,再增加至11月6日的14%。而在去年9月份股市上漲以前,該比例平均位于10%。融資買入額由今年9月的日均580億元上漲至10月的1030億元,增幅達80%。進入11月,融資買入額進一步上漲,11月5日達到1900億元,又回到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
二是融資余額快速增長。9月底時融資余額降至今年低點9040億元,但10月8日起融資余額結束下降趨勢。10月共17個交易日,融資余額有14個交易日上升,僅3個交易日下降,累計上漲1260億元。11月以來的5個交易日又上漲510億元,融資余額增加至1.08萬億元,重返萬億元水平以上,接近今年年初的融資業務規模。融資余額的短期快速擴張,將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三是融資客較為追捧高市盈率股票。伴隨融資余額快速增加的是,融資客買入越來越多的高市盈率股票。截至11月6日,融資客買入市盈率100倍以上或虧損股票的余額為3319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30%,占比較高。相較于該類股票9月底2038億元的余額,增幅達到了59%,顯著高于融資余額20%的增幅。從行業來看,中高估值的醫藥生物、計算機行業凈流入138億元和133億元,另有傳媒、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行業凈流入超過100億元。而低估值的銀行股凈流入僅24億元,僅占同期融資余額增幅的1%。
業內專家提醒,這些高市盈率和中小市值標的券,是炒作概念集中、炒作前后預期差距較大的品種,融資買入的風險較高。
四是融資客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依然存在。數據顯示,11月6日,融資客單一股票持倉市值占比在90%以上的仍有21萬余人,向證券公司借款接近1700億元,占全部融資余額的15%,這部分客戶應對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必須注意的是,當市場連續下跌時,集中持有單只股票的投資者戶將面臨更高的保證金追繳和平倉風險。若市場中有大量投資者集中持有同一只或同一類型股票,市場連續下跌還可能引發踩踏風險。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兩融余額占到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3%,兩融交易量占市場總交易量的比例通常不應超過20%。而目前A股市場中這兩個比例分別已經接近2.7%和14%左右,可以說已經開始進入警戒區。”蔣憶明稱,“市場雖然還沒有到瘋狂的時候,但是已經有必要提醒投資者保持清醒。”
重視杠桿“雙刃劍”效應
蔣憶明分析,融資增長非常快。這一方面有正面積極的作用,推動了市場反彈,另一方面,融資融券畢竟是一把“雙刃劍”,杠桿交易背景下,方向選對了會提升收益率,反之則會造成損失的放大。6月以來的股指暴跌中,很多投資者被強制平倉,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兩融余額最高曾達2.27萬億元,最低回落到9月底的9000億元附近。但10月以來的1個多月時間里,兩融余額又迅速增加2000億元,目前已經接近1.1萬億元。
蔣憶明建議,券商和投資者都要理性看待杠桿的“雙刃劍”效應。券商應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控制好“高風險、高杠桿及高負債”,投資者則要權衡風險承受能力。
魯強認為,一方面,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杠桿交易,但必須量力而行,不宜有賭博心理;另一方面,券商要兼顧市場和公司情況,不向不適當的投資者推銷投資工具。
多位券商人士介紹,經過去杠桿,目前券商對于杠桿的運用已經比較謹慎。“現在券商發展兩融業務時已經較為謹慎,比如,以杠桿率為例,不少券商目前采用的投資者自有資金與融資金額比例為‘1:0.7’左右,這較上半年曾經出現的‘1:1.5’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同時,目前多數券商對投資者做兩融,要求單只股票的集中度不要超過40%,這就意味著投資者通常需要持有3只以上股票,以相對風險分散。”
券商人士提醒,投資者不宜盲目使用杠桿,特別是經過6月以來市場異常波動后,機構和投資者都應更加理性地認識杠桿的作用,合規、合理使用杠桿。他建議,中小投資者提高風險自擔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摒棄炒差、炒小、炒概念和賭博式炒股等投機行為。(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日要聞>>>
國務院七措施促農村電商發展 三類股迎良機
兩融分析>>>
25只高位腰斬股遭融資客搶籌
市場焦點>>>
IPO重啟造富名冊:四只新股最受PE青睞
專家點評>>>
皮海洲:徐翔倒下對莊股影響短 依然還會群魔亂舞
機構觀點>>>
基金:IPO重啟助A股進入良性循環 開啟慢牛行情
券商策略>>>
券商策略周報:IPO新規吸引資金回流 上看4000點
國家隊動態>>>
證金系799股大起底:八成公司盈利 整體股價跑贏大盤
基金持倉>>>
基金提前布局“雙十一” 33股被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