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價格顯示,美聯儲12月加息幾率達到68.0%。
自上周五(11月6日)亮瞎眼的美國10月非農報告出爐后,市場對美聯儲12月即將加息的聲音形成一片倒,有印象的投資者應該還記得,金融市場上次出現如此這般“順風順水”的形勢時,還是9月會議過后,當時市場也曾這般堅定過,只不過那時是堅定的認為“12月不會加息”。這過山車般的市場聲音,無疑在警示著我們,切莫得意過頭了!
【就業市場如此順暢:“非農克星”LMCI也為美聯儲12月加息“讓路”?】
周一(11月9日)美聯儲公布數據顯示,素有“非農克星”之稱的就業市場狀況指數(LMCI)升至1.6,雖不及預期的1.9,但遠好于前值的1.3(初值為0),表明10月就業市場較9月進一步改善。美聯儲曾表示該指標比非農更好地反映出就業市場的真實狀況。
LMCI就業市場狀況指數揭示了美聯儲對美國就業情況的解讀,在每月非農報告后的周一公布。該指數對市場了解美聯儲對勞動力市場的看法極其重要。美聯儲曾表示該指標比非農更好地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真實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LMCI數據和非農之間曾多次出現反向關聯,過往也出現過LMCI當天和非農當天市場走勢截然相反的局面,然而,這些在今天都沒有出現!去年,美國就業市場保持良好態勢。不過今年4月,LMCI一度跌至-1.9,創三年來最低。LMCI指數近幾個月逐漸好轉,表明就業市場再度回暖。這與10月美國非農數據傳遞的信號是一致的。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0月新增就業人口27.1萬,遠超預期的18.2萬,9月下修至13.7萬;失業率5.0%,創2008年以來新低,預期5.0%,9月為5.1%;平均每小時薪資月率增長0.4%,預期增長0.2%,9月持平;平均每小時薪資年率增長2.5%,預期增長2.3%。
由于就業市場表現強勁,市場對美聯儲12月會議加息的預期顯著增強。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價格顯示,美聯儲12月加息幾率達到68.0%。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駐奧克蘭高級市場策略師Imre Speizer表示,這個就業數據非常強,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12月會議前有望升至6月高點2.50%。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當周,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大型投機機構做空10年期美債的頭寸凈增12.86萬張合約,總量達到16.43萬,增持規模創2013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
其實,說來也好笑,此前當8月和9月非農數據大幅不及市場預期時,市場雖因此而降低了對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但同時亦有不少投行大佬、甚至是美聯儲高官出來平定雜亂的聲音,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此前曾表示,穩健經濟增長“最多只需要10萬”的每月新增就業人口。這說明,美聯儲內部近期似乎已經降低了加息的門檻。言外之意,即時上周五非農數據表現沒那么亮眼,美聯儲內部的解讀亦將是正面的。
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昨日表示,美國經濟數據令人鼓舞,再加上一些投資者開始承擔更大風險的新生跡象,使得美聯儲適宜最早12月考慮首次加息、并在之后緩步上調利率。他提到了好于預期的10月份美國就業報告以及零售支出指標,稱這些數據暗示美國國內需求正在克服給美國出口商造成沖擊的海外需求疲軟。
筆者在10月非農報告出爐前,曾撰文指出,眼下有一條線路似乎愈加清晰,那就是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亦或是美國經濟數據多么糟糕,美聯儲12月將會加息。這一觀點并非空穴來風,當時舊金山聯儲發布的一篇論文提供了重要佐證。該論文稱,薪資在預測經濟增長和通脹方面沒有什么用處。這也凸顯出為何盡管薪資增長陷于低檔,經濟數據多么糟糕,美聯儲決策者今年12月依然可能選擇加息。
其實說白了,就業市場近來已經并非美聯儲決定貨幣政策走向的最重要因素,相反,美聯儲對就業市場的容忍度已經很高。美聯儲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是通脹!而目前的情況是,通脹仍然低迷,甚至全球通脹都低迷,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陷入通縮困境或有陷入通縮之虞。美聯儲最大的羈絆或在于此。
【美聯儲過往五輪加息周期的共通之處:通脹加劇】
以史為鑒方能明智。盡管眼下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與過去的幾輪美聯儲加息周期大相徑庭,但其中的規律仍有借鑒意義。1982年以來,美聯儲共經歷了五輪較為明確的加息。
1、1983.3—1984.8,基準利率從8.5%上調至11.5%
當時,美國經濟處于復蘇初期,里根政府主張減稅幫助經濟復蘇,并制造更多就業機會。1981年美國通脹率已達13.5%,接近超級通脹。1980-81年間經濟處于極端貨幣緊縮狀態,試圖積壓通脹,而通脹率從1981年的超過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2、1988.3—1989.5,基準利率從6.5%上調至9.8125%
當時,通脹抬頭。1987年“股災”導致美聯儲緊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時、股市下跌對經濟影響不大,1988年起通脹繼續上揚,美聯儲開始加息應對,利率在1989最終升至9.75%。此輪緊縮使經濟增長放緩,隨后油價上漲和1990年8月開始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相關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經濟活動,使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3、1994.2—1995.2,基準利率從3.25%上調至6%
當時,市場出現通脹恐慌。1990-91年經濟衰退之后,盡管經濟增速回升,但失業率仍高企。通脹下降令美聯儲繼續降息直至3%。到1994年,經濟復蘇勢頭重燃,債券市場擔心通脹卷土重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略高于5%升至8%,美聯儲將利率從3%提高至6%,使通脹得到控制,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認為是導致此后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的因素之一。
4、1999.6—2000.5,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6.5%
當時,互聯網泡沫不斷膨脹。1999年GDP強勁增長,失業率則降至4%。美聯儲將利率下調75個基點以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后,互聯網熱潮令IT投資增長,經濟出現過熱傾向,美聯儲再次收緊貨幣,將利率從4.75%經過6次上調至6.5%。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納指崩潰后,經濟再次陷入衰退,“911 事件”更令經濟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聯儲隨即轉向,由次年年初開始連續大幅降息。
5、2004.6—2006.7,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
當時房地產市場泡沫涌現,此前大幅降息激發了美國房地產泡沫。2003年下半年經濟強勁復蘇,需求快速上升拉動通脹和核心通脹抬頭,2004年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連續 17次分別加息25個基點,直至達到2006年6月的5.25%。當時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再次開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直至今日。
從過去五輪加息周期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加息背景與過去頗為迥異——美國根本未出現通脹加劇跡象。據紐約聯儲周一公布的月度調查顯示,10月份美國消費者的三年通脹預期跌至紀錄新低。
10月消費者預期調查的中值顯示,從目前開始的未來三年,消費者年通脹預期為2.78%,為2013年6月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低于9月調查的2.84%。一年通脹預期中值自此前一個月的2.73%的記錄低點反彈至2.82%。
美聯儲10月份政策聲明顯示,通脹持續低于美聯儲長期目標水平,部分反映了能源價格以及非能源進口價格下降。基于市場的通脹指標略趨更低,基于調查的更長期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且最新數據顯示,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周一下跌1.2%,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創下10月底以來最長連跌紀錄;跌至84.2369點,為1999年7月底以來最低水平。
專家指出,在海外經濟疲軟的背景下,美元已經顯著升值,大宗商品和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令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持續走低。美國通脹前景恢復到美聯儲2%目標水平的時間已經進一步被推遲。
美聯儲2008年12月將利率降至近零利率水平后,七年來首次加息的時點已成市場焦點。從美聯儲此前幾次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今年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也并非板上釘釘。美聯儲官員此前也曾表示,12月加息只是預期,并非承諾。
此外,當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速都低于歷次美聯儲加息時點的水平,歷次加息時的美國名義GDP增速都高于4.5%,而IMF此前還將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由3.1%大幅下調至2.5%,中國(GDP增速“破七”)和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也不斷呈現放緩態勢。而且,如果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新興市場經濟恐雪上加霜。
【圣路易斯聯儲也出報告了!美聯儲難道對通脹的容忍度也降低了?】
不過,也不乏對通脹持樂觀看法的分析人士。美銀美林(BAML)經濟學家Ethan Harris在報告中表示,美聯儲應該有能力在未來一年加息并提高通脹率。FOMC瞪大眼睛盯住12月份會議,決策人士在近期的演講中已經暗示加息的門檻低。
我們一直認為,必須發生“某些糟糕的事情”才能阻止美聯儲,現在我們認為必須發生“某些特別糟糕的事情”才能阻止他們。12月份加息對債券市場是一個“小的負面沖擊”;加息將推動股市上漲。預計明年加息3或者4次,預計美聯儲將把通脹加入“關注名單”。
雖然市場在關注12月份,但對于全球經濟而言,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在下一次危機發生前美聯儲能否“重新補充利率彈藥”。如果美聯儲不能率先擺脫零利率政策,很難想象歐洲央行或者日本央行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
圣路易斯聯儲最新模型則對未來通脹更有信心。根據圣路易斯聯儲的最新模型,未來一年通脹失控的可能性為0,決策者們可能更有信心通脹率在未來一年不會超出目標太多。繼舊金山聯儲論文為就業市場“站臺”后,圣路易斯聯儲最新模型似乎也開始為通脹“站臺”了。
在圣路易斯聯儲最新的《經濟概要》中,詳細介紹了一個名為“價格壓力指數”的新指標。該指數意在確定未來一年通脹均值處于一個特定區間(例如0%-1.5%)的可能性。鑒于通脹率對于美聯儲而言至關重要,因此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目標;但評估之后的通脹率何去何從卻極具挑戰性。
公眾通脹預期指標對美聯儲很重要。無論是超高還是超低,公眾通脹預期偏離常態太多的話,就說明人們懷疑決策者是否充分致力于實現預先設定的通脹目標,甚至是懷疑決策者缺乏必要手段實現這個目標。因此,通脹預期,以及意在預測通脹率在特定時間范圍內所處水平的模型,會幫助決策者們平衡政策制定方面面臨的風險。
在最近一輪經濟擴張中,通脹均值低于2%,價格壓力指數遠低于0.5%。截至10月,價格壓力指數預計個人消費開支價格指數(PCEPI)未來12個月均值超過2.5%的可能性為0.
表面上看、孤立地看,這個模型說明,如果美聯儲12月份加息以抗擊通脹,那它無異于跟幻影作戰。
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的效果具有較長且不定的時滯——美聯儲官員相信貨幣政策變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需要1-2年時間才能全面體現。
因此,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在8月份的杰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強調,美聯儲不應等到通脹率回升到2%才開始緊縮政策。
【小心物極必反!美元漲勢或一觸即潰】
美元指數周一微跌,但仍處在近七周高位,上周累計上漲1.9%,歐元兌美元則跌至4月以來最低點附近,市場揣測即便美聯儲開始加息,歐洲央行12月仍會采取進一步貨幣貶值措施。
路透援引四名歐洲央行管委稱,歐洲央行內部正在就12月會議下調存款利率達成共識,并且部分委員認為降息幅度應該大于市場預期的10個基點。該舉措有望令歐元進一步貶值并提振歐元區通脹。消息傳開后,歐元兌美元順即大跌40余點。在10月22日央行決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行長德拉基已經暗示了進一步降息的可能,并明確央行將在12月重新審視貨幣政策寬松的程度。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外匯策略師Brain Daingerfield稱,歐元兌美元下跌的理由還是很有說服力;可供選擇的寬松措施還很多,他們還沒達成共識,但是目前可以相當肯定的是,歐洲央行會擴大寬松刺激。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美元,美元上周五在強于預估的美國就業數據提振下上揚,但美元多頭有理由對這一漲勢保持警惕。美國10月非農就業數據提升了美聯儲12月份加息的幾率,并推動一個彭博美元現貨指數刷新今年高位。不過就在美元上次出現類似強勁升勢時,美聯儲強調美元強勢已成為出口商的負擔和通脹上漲的阻礙,美元匯率應聲創下2009年來的最大跌幅。
上述3月份的經歷眼下正令投資者和策略師產生警覺。美元飆升可能導致美聯儲官員拉響警報,提醒市場即便他們于下個月把基準利率從2008年保持至今的近零水平調高,但美元走勢將限制2016年的加息空間。
Standish Mellon Asset Management Co。高級基金經理Brendan Murphy稱,美聯儲想要大幅度加息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旦美聯儲開始升息,也許美元高歌猛進的勢頭可能會接近尾聲。Murphy一直在押注美元兌歐元和兌大宗商品出口國貨幣上漲,但從今年初以來已削減了看漲頭寸。
不過,另據Western Asset Management,今年8月份人民幣意外貶值讓安于現狀的中國投資者受到了震動,如今,他們正在四處追逐美元資產以規避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管理著大約4500億美元資產的Western Asset駐新加坡的日本以外亞洲區投資管理主管Desmond Soon表示,人們對持有美元或港元資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興趣,投資者很擔心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
雖然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已累計升值超過23%,但是分析師們預計,從現在起到明年底,人民幣會累計下跌4%。人民幣三個月隱含波動率今年迄今平均水平為3.03%,為2011年歐債危機以來最高。
繼中國央行出人意料地讓人民幣貶值并表示要讓市場在決定匯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后,市場波動率預期出現了大幅攀升。中國央行過去一年中已經六次降息,而美聯儲的加息前景則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管理著大約1180億美元資產的瀚亞投資駐新加坡投資總監Nicholas Ferres表示,如果來自美國的宏觀經濟層面消息進一步改善而中國再度降息的話,那么未來幾周美元進一步走強的可能性便相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