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新政亟需解決女性后顧之憂字號】兩孩新政順應民心,引得一片歡呼,各種議論紛紛登場。主流話語中專家們的分析更多從國計民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創新、養老、人口結構、家庭抵御風險等話題談及,但少有人從性別的視角、女性的利益出發評論分析兩孩新政。女性生育主體的意愿、利益、熱情、困擾、權利沒有體現在設計者與專家們的話語體系中。
兩孩新政順應民心,引得一片歡呼,各種議論紛紛登場。主流話語中專家們的分析更多從國計民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創新、養老、人口結構、家庭抵御風險等話題談及,但少有人從性別的視角、女性的利益出發評論分析兩孩新政。女性生育主體的意愿、利益、熱情、困擾、權利沒有體現在設計者與專家們的話語體系中。
專家們談到二孩政策放開后,每每談到的是經濟效益:每年將會新增人口250萬,每個孩子每年消費以3萬元計,將有750億元的新增消費,每年新增GDP0.5%左右,因人口資源的利用,保7目標基本實現。
當看到這樣的話題、數據和侃侃而談時,筆者感到的是一種遺憾,因為人在這里變成了被赤裸裸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目的。特別是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不考慮她們負有人口再生產責任同時的利益與權利,不考慮由于再次生育給她們事業帶來的風險、經濟帶來的壓力,養育孩子帶來的漫長勞動付出需個人承擔。
既然人口結構、孩子出生對國家未來政治、經濟、文化、文明、種族、創新意義重大,國家、社會與個人就應當共同承擔起對母親、兒童經濟福利與社會保障的責任。女性生育為延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口時,其自身的經濟不僅不可能每年增長3萬元,很可能會每年失去3萬元;基于新的人口資源理念,減輕家庭與母親的負擔,才可能保障生育的進行與女性對生育的熱情。因此給予母親、兒童階段性的福利與低廉的醫療保障將成為必要。
同時,對于一個女性來說,生育對于她人生的規劃與事業的發展可謂動一發而牽全身。女性的職業與事業不僅是她們自身獨立的基石,更是她們發展與追求的保障。女性的職業與事業,最能體現女性的成就與貢獻,女性社會的能見度與力量,是性別平等的保障,因此政府與社會應該創造有利于女性發展的社會環境。
生育兩孩必將中斷、擾亂女性的個人職業計劃,這時國家要保證她們不會為生育兩孩失去職業;國家要保證任何機構不得因生育辭退、解聘她們;要保障有足夠且帶薪的產假;要給予父親產假以減輕母親育兒的負擔;在母親中斷工作重新就業時要得到優先照顧。只有有了這些福利、職業保障與照顧,才能消除女性因多生育而承擔的生育風險、事業危機、發展困頓、傳統性別觀念回歸的擔心。
從家庭角度來說,父親要與母親分擔養育孩子的勞動,過去那種父親只是旁觀者與享受者的角色的做法必須改變。對于孩子來說,也不能養成孩子過分嬌慣與依賴的習慣,應該讓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以減輕母親的負擔。我們需要重新學習與定位家庭中每個人的角色,以每個人的獨立而不犧牲任何人的發展為原則。
總之,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絕不能因為家庭的幸福、國家社會人口合理結構的需求,而犧牲母親的利益,女性的事業。社會要改變生育、養育孩子是母親事情的舊觀念,為此而犧牲女性全面發展的需求。
所謂女權即人權,事實上正體現在這些具體的事情上。人權體現的正是個人價值的實現與自由選擇,人人都是重要的,不應該被浪費的,女性也包括在內。如果我們不改變舊的性別觀念,社會和家庭就不會分擔女性生育、養育的負擔,增加女性因生育與養育所需的福利。
因此,將性別視覺納入兩孩新政整體配套設計成為重中之重,這樣女性的生育才能真正變成一件對國家、社會、家庭、女性都有利的事情,女性的生育熱情才能被調動起來,最終實現人口合理結構調整的設想,否則將會出現許多國家已經出現的人口負增長的困境。
單獨二胎政策放開,女性響應者大大低于預想比例,已經提醒社會及男性,如果不解決女性的后顧之憂,女性就沒有生育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