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和方案。
11月9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和方案。
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中央深改組會議提出: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國家對外戰略緊密銜接,堅持把握開放主動和維護國家安全,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要把握好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全面參與和重點突破、科學評估和防控風險等重大關系,重點在提高貨物貿易開放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投資準入、推進規則談判、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規制合作、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政策體系,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宏強告訴早報記者,“一帶一路”是一項重大倡議,具體落實需要很多工作,例如中國與沿線國家聯合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或者是自貿區,“通過這些貿易投資合作、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等,可以降低經貿往來成本,對于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有重要作用。”
把握開放主動
和維護國家安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對早報記者分析,把握開放主動和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帶一路”戰略中需要辯證統一的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內容。
李向陽說,“一帶一路”戰略是由中國主導的一種單方面、全方位開放,這種前所未有的對外開放,同時也給國家安全帶來了挑戰和風險,向西開放,可能面臨“三股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的風險;國家安全涉及政府層面、外交層面、社會穩定等多方面的安全問題。處理好這一對的關系是全方位開放的前提,重視其中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都將造成很大問題。
加快自貿區建設是本屆政府力推的一項戰略。
2013年9月,中國第一個自主開放的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在對外自貿區建設層面,2013年11月出爐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明確提出,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
中國目前在推動多個自貿協定談判,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和中日韓自貿區等,其中前兩個自貿協定談判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這將大幅提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水平和開放程度。
李向陽認為,中國自貿區網絡的構建,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推進,需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選擇相適應的多元化區域合作機制。比如,跟南亞地區暫時無法構建自貿區,就可以構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跟俄羅斯建不了自貿區,就先選擇中蒙俄經濟走廊等的次區域合作。
支持內陸沿邊地區
承接產業梯度轉移
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11月9日召開的深改組會議指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產業鏈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沿海地區優化轉型,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加工貿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加工貿易包括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加工貿易多個環節可以減免稅收,這也讓其大受外貿企業歡迎。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的加工貿易,尤其是計算機及電子產品、紡織品服裝等加工貿易“傳統強項”,出現了向東南亞等區域轉移的跡象,這也直接拖累了外貿數據。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在此前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根據海關總署數據計算,1-7月,計算機、電子通訊等產品出口“總賬”減少約38億美元,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同比減少71.76億美元,“一共同比減少大概109億美元,而同期出口總額減少102.88億美元,可見出口減少的主要是這兩大類。這很鮮明地表現出加工貿易的轉移,而且并不是單月短期現象,我們要有新的增長點。”
“這也印證了‘中國制造2025’、產業升級的迫切性。”何偉文說。
11月9日召開的深改組會議指出,促進沿海地區優化轉型,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戰略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分析認為,加工貿易相對于沿海地區而言,比較容易操作,可以轉向做更高層級的貿易,而中西部地區可承接沿海地區原有的加工貿易產業,當然一些地區也需要改善投資,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