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產業6只概念股價值解析】振芯科技:北斗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業績符合預期。
振芯科技:北斗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業績符合預期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真怡 日期:2015-10-29
核心觀點:
前三季度業績快速增長,符合預期。公司2015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46.89%,歸母凈利潤6,156萬元,同比增長123.63%,EPS為0.11元,同比增123.64%。
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北斗衛星導航終端銷售和設計服務收入增幅較大。公司加大了北斗二代產品市場銷售力度,同時重大合同的交付進度良好,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持續高速增長,實現收入2.7億元,同比增70.84%,占比達74%,成為收入增長主要來源。設計服務業務受承接任務量及研發進度影響,實現收入3,075萬元,同比增221%。此外,公司元器件產品同比增6.45%,北斗運營服務同比降17.35%,安防監控業務受業務承接量影響同比降37.22%。
歸母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北斗導航終端業務高增長,同時受到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投資收益有所增加等因素影響。
積極落實“1+N”產業布局。公司設立新橙北斗和產業基金公司,有效推進了“器件-終端-系統-運營”整合;參股瀚諾半導體公司,進入寬帶通信領域,為后續布局家庭物聯網、智慧生活奠定技術基礎。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公司在衛星導航領域“元器件-終端-系統”協調發展,衛星導航終端產品有望持續高增長;元器件業務受益于新型信息化裝備研制加速,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構建“1+N”產業布局,積極推動外延式發展。我們看好公司的成長性,預計15-17年EPS分別為0.20元、0.29元和0.43元,首次給予“謹慎增持”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北斗產品招標進度低于預期;產業整合進度低于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北斗星通:定增獲國家產業基金認購,助跑北斗芯片業務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程成,李亞軍 日期:2015-09-16
公司周末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1億股,發行金額不超過16.8億元。
定增對象: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認購不超過15億元)、宏通1號(委托人為董事長周儒欣先生,認購不超過1.6億元)、宏通2號(委托人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胡剛,認購不超過0.2億元)對于募集資金的用途:
低功耗北斗SOC單芯片項目;
高精度北斗SOC芯片;
基于云計算的定位增強和輔助平臺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定增加速上游研發實力,促進北斗行業進步我們認為本次定增對于公司乃至整個北斗產業,都是較大的利好:
“十三五”對于集成電路行業將有細致的促進政策出臺,公司獲國家產業基金認購,開發SOC芯片,將獲得更多政策紅利。同時,對于北斗行業而言,也將從2025中國制造受益。
對于高精度和低功耗的芯片研發,我們認為將有效促進北斗終端、手持以及更多民用的發展,豐滿下游產業。
公司之前收購華信天線、佳利電子,在天線行業獲得很大的優勢,這次在芯片領域再下一城,將成為北斗上游產業的集大成者,未來有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毛利率。
北斗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繼續看好行業紅利
9月10日,中國衛星導航與定位協會發布《2014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行業內上市+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21家,總數已經超過13000家,上市公司營收總和占產業鏈的6%。對應2014年整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經達到1343億,相比2013年增長29.1%。
同時,去年國內導航終端產品銷量突破3.88億臺,其中帶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7億臺,后裝市場終端銷量910萬臺,前裝市場終端銷量約為247萬臺,監控終端銷量約650萬臺,高精度定位接收機或板卡銷量(含出口)超過15萬臺/套。根據我們上文中對于上游產品的分析,整個北斗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看好公司研發優勢,公司作為北斗上游代表企業,建議持續關注
公司完成收購華信天線和佳利電子后,產業鏈延伸至高精度定位天線,其高精度定位天線性能行業領先;其次,子公司和芯星通研發生產的高集成高精度GNSS芯片、多模多頻高精度板卡在行業內實力不俗;集導航、娛樂及LBS服務于一體的車載影音導航終端已經連續向上海大眾、福特供貨,目前已經形成“前裝+后裝+出口”的發展模式。北斗星通是為數不多的北斗全產業鏈公司,隨著國家強力推進北斗行業應用及民用,未政策紅利將充分顯現,公司內生+外延的方式將助其實現快速突破。本次定增若能通過,將繼續加強公司上游研發實力,提升公司產品質量。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別為0.30/0.59/0.64元(考慮下半年并表業績),公司作為北斗上游代表企業,建議持續關注。
中國衛星:天基信息系統中流砥柱,航天改制一馬當先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陸洲 日期:2015-06-18
基本結論。
商用衛星市場規模巨大,衛星系統將成為財富倍增器。截至2013 年底,全球商用衛星市場收入已達1952 億美元。通信衛星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遙感導航衛星將為用戶提供全新的增值服務。通過全球運行的衛星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構建起全球性數據采集、處理、分發和應用的系統,比其他任何手段都更快捷。?航天+?作為?效能倍增器?,可以構建全球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信息實時化,大幅度降低信息價格,充分消除信息鴻溝。
太空軌道革命?催生新商業模式。隨著衛星小型化和低成本運載技術取得突破進展,微小衛星大規模商業化使用已經具備條件。近年來,微小衛星已經成為衛星產業的投資熱點。傳統商用衛星公司紛紛推出龐大的微小衛星發射計劃,互聯網公司如Google 公司以及私人公司SpaceX 公司也開始涉足衛星產業并取得豐碩成果。微小衛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衛星產業商業模式,在實時數據服務、太空互聯網、M2M 通信和定制化服務等領域開拓出了新的衛星服務市場。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有很多種,衛星制造公司可以代替客戶負責地面運營,或者不賣衛星只賣數據,這將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轉變,衛星公司有可能華麗轉身為數據公司和云平臺。衛星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將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時代。
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滯后潛力巨大。自1976 年第一顆東方紅衛星上天以來,我國衛星產業逐步發展成為全球航天產業領頭羊。但如果按照下游應用來劃分,可以看到我國衛星結構性的缺失依然突出: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訊衛星、導航衛星和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我國衛星商業應用領域仍然任重道遠,衛星通信和衛星導航尚未實現全球覆蓋,衛星高分辨率遙感也才剛剛起步,商業衛星資源仍然嚴重不足。國家對空間基礎設施尤其是軍用宇航裝備的需求相當迫切,將上馬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作為衛星研制總體單位,航天五院有望在新一輪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中獲得巨額訂單。
中國衛星將打造?天基版中國電信?。中國衛星背靠航天五院,在國內小衛星市場的占有率接近90%,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五院承擔了我國幾乎所有衛星和載人航天器的研制任務,擁有國內獨一無二的航天器研制平臺、產品開發經驗和航天人才,擁有?神舟?、?長征?等航天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五院總資產97.17 億元,加上事業單位的研制收入等在內,五院2013 年全口徑經營利潤約18 億元,是上市公司6 倍以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地理位置信息是最重要的數據和入口,中國衛星不僅在BAT(百度阿里騰訊)心目中的地位日漸高企,而且在國家安全領域,衛星偵察情報數據也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源頭。
估值。
我們預測公司 2015-2017 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2.70 億元、61.24 億元、69.57 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3.9 億元、4.7 億元、5.4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9.37%、42.85%、47.01%。EPS 分別為0.42 元、0.60 元、0.88 元,對應PE 分別為158.17、110.72、75.32 倍。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衛星就等于中國航天,隨著未來我國衛星產業商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衛星必將迎來爆發式發展機遇。我們給予?買入?評級,6 個月目標價120 元。
風險。
衛星產業商業化進程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