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理的“公開課”受到廣大民眾關注。據媒體報道,11月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李克強總理10月23日在中央黨校作的經濟公共課的視頻。在視頻中,對于有關國內的經濟政策的探討中,總理的一些話似乎傳遞出了一些信號。
公開課上,總理重申了國內宏觀政策的基調,并指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總體策略。國內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研究總監William注意到,總理在談到財政政策時,用了一個反問句式:“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沒有空間?”雖然,此話沒有直接說出有,但不難覓得總理的意思是“有空間”的。后續總理還繼續提到了有關“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的提法,稱“很多資金還趴在那里打呼嚕呢”。由此可以預計,在未來,中國的經濟仍有可能繼續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提高消費的思路上做突破,而降息、降貸款利率,降準等做法,還會繼續發生。對此,嘉豐瑞德的William指出,這對居民未來的理財生活,會有一定的選擇性影響。
首先,假如存貸款、準備金率以及其他的積極財政政策繼續出臺,則社會的無風險利率、整體融資成本可能還會有一個下降的趨勢。反映到理財產品上,比較顯而易見的是,貨幣型投向的銀行理財產品,其收益可能會再繼續下行。這也是2014年11月22日至2015年9月6日,央行實施5次連續降低存款利率0.25%以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面臨的再度走低。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平均在4.5%-5.5%左右。個別小型的銀行、區域性銀行盡管有6%的理財產品銷售,但也是比較少見了。其整體仍會出現一個收益繼續走低的態勢。建議對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感興趣的投資者,不妨抓住時機,搶購一些預期收益暫未調降的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
此外,對于目前的P2P類投資,在融資成本的走低的情況下,其也會繼續走向收益率下滑的過程。在這類的投資當中,投資者尤其需要注意那些繼續高調標榜有著超過15%,甚至達18%、20%年收益率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收益已遠高行業的平均收益(行業平均在7%-15%左右),很可能今后到期會出現兌付困難。甚至不能排除這些平臺最后是趁機想再撈一筆,然后跑路的嫌疑。近期,媒體報道的P2P平臺大量倒閉,已值得警惕。當然,一些繼續保持穩健經營、風控做得較好老牌平臺,合適的產品還是可以考慮去投資的。
總的來說,在未來社會的融資成本下行,銀行理財產品、P2P產品、信托等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會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作為普通的民眾,投資的渠道還是有的,也是有必要繼續關注的,例如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等渠道。而不投資,只把錢存銀行的話,可能會更“慘”,資產甚至會縮水。嘉豐瑞德的William建議投資者,在投資上不妨咨詢專業的理財機構取得專業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