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對市場幾乎沒有造成利空效應,倒也出乎市場意料。盡管目前這事依然只是“紙上談兵”,離真正的登臺表演還有一段時間,不過,市場如此淡定應對,卻也說明了投資者心態(tài)的穩(wěn)定和對市場繼續(xù)走強的信心。
IPO重啟對市場幾乎沒有造成利空效應,倒也出乎市場意料。盡管目前這事依然只是“紙上談兵”,離真正的登臺表演還有一段時間,不過,市場如此淡定應對,卻也說明了投資者心態(tài)的穩(wěn)定和對市場繼續(xù)走強的信心。
如此說法雖然有點以果釋因的意味,但大家對A股市場的分析思路歷來都如此。一方面是預測市場之難,另一方面則是解釋市場之易,也因此我們反復引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古語,包括對本欄的想法也采取如此的態(tài)度。畢竟,我們利用表面所見,結合各種因素來進行綜合推理,始終脫離不了主觀臆測,即使預測準了,也很難搞清楚究竟有多少出于運氣成分,多少出于真正的洞見。如果因為預測準確了幾次,就神化自己,甚至喪失了對市場的敬畏之心,如果是一名操作者,那時卻是風險欺身的時候了。
扯遠了。如今圍繞IPO重啟的各種消息已是滿天飛,當然例行地是贊賞有加為主的口吻,似乎在2014年重開IPO的時候,加上了市值配售的預交款制度是對的,如今取消掉這一制度更是對的,朝四暮三改為朝三暮四,聽起來真的不錯?其實,在2014年新的IPO制度推出后,本欄幾乎是連篇累牘進行過探討,包括《與行情無關的IPO不是好IPO》、《一二級市場不應長期脫節(jié)》、《IPO制度需要更深層反思》、《限炒新令似與“市場化”相悖》、《如此IPO走不了多遠》等等,之后筆者還為中小投資者應對新政下IPO對市場沖擊“出謀劃策”,提出“不參與IPO而是根據(jù)二級市場可能形成的規(guī)律波動‘高拋低吸’”的戰(zhàn)術,在初始階段也算“屢試不爽”,后來市場資金蜂擁而入,此一戰(zhàn)術終究失靈。
IPO的方向如今已經(jīng)較為明確,那就是注冊制。既然有了方向,剩下的就是將制度的基本條件倒推至目前的市場,按照以往漸進式改革的思路,去逐步改革眼下的市場環(huán)境以夯實注冊制的基石。此前我們提出的是誠信和法治,認為這是當前A股實施注冊制最缺乏基礎的兩大關鍵要素。惟有誠信才能讓投資者可以真正依據(jù)公開披露的資料來指導操作;惟有法治才能讓市場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下穩(wěn)健地發(fā)展。當然,眼下可以隨意地朝三暮四的市場,缺乏的何止是這些?這意見只不過是大而化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