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100元人民幣紙幣11月12日發行在即,新版百元鈔票采用光變數字等多項防偽新招,方便公眾快捷鑒別真偽。反假幣從鈔票發行源頭發力,不僅能讓公眾使用貨幣更放心,更能有效預防制販假幣的違法犯罪行為。
2015年版100元人民幣紙幣11月12日發行在即,新版百元鈔票采用光變數字等多項防偽新招,方便公眾快捷鑒別真偽。反假幣從鈔票發行源頭發力,不僅能讓公眾使用貨幣更放心,更能有效預防制販假幣的違法犯罪行為。
新版鈔票進入流通后,舊版鈔票也還會繼續流通,然后逐步退出,這是個不短的時間,而讓制販假幣犯罪絕跡也不是一朝一夕,反假幣斗爭遠沒有到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
不久前就有媒體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假幣案告破,繳獲2.1億元假幣,犯罪嫌疑人交代其“想趁新版人民幣發行前,大撈一筆”。類似案件一直不絕于耳,只要有巨額利潤可圖,不法分子總會鋌而走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希望國家從印鈔技術到執法水平始終保持對不法分子的高壓態勢。
打擊假鈔犯罪,需要嚴刑峻法,這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而對于誤取、誤收假鈔的普通公眾,該不該有救濟或補充,則關系著社會公平和人文關懷。如今在不少城市,如果在AMT取款機上取到假鈔,公眾可以按照鈔票的冠字號碼按照流程向取款銀行申請,銀行核對無誤會將真幣兌換給取款人。盡管會費時費力,但取款人的權益還是有保障的。
但是,對于從他人之手誤收假幣的情況,似乎還沒有補償的辦法。普通老百姓 ,一百元可能是好幾天的生活費,然而假幣拿到銀行要被沒收,為了不遭受經濟上的損失,不少人還是選擇鋌而走險,想方設法把收到的假幣花出去。
收到假幣及時上繳,這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沒什么可說的。而且,如果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數額大的話還可能構成犯罪。
但遇到假鈔只能自認倒霉嗎?當事人的切膚之痛,實實在在的損失,是該考慮考慮。公眾上繳假鈔,政府是否有必要補償?輿論場中正反觀點都有。認為有必要的,出發點是百姓無力承擔也不該承擔這種損失;認為沒必要的,出發點是政府補償不現實,也容易助長制販假鈔行為。
都有各自道理,但也并非無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國家在保險公司的租房或居家保險條款中有反假鈔條例,顧客收到假鈔會給予理賠。我們能否借鑒這一思路,由銀行或保險公司提供這種保護,以保險的方式降低假鈔受害人的損失?
反假幣,需要從源頭的技術層面發力,從執法的能力水平上發力,也需要在政策上考量。在加大反假幣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識別假幣能力的同時,如何減少公眾損失,又能鼓勵大家積極上繳假幣,需要更大的智慧。“收到假鈔自認倒霉”,不該成為公眾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