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急速下行之際,世界經濟平安無事地挺了過來。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減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歷史可能還會重演。
不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日益低迷的確已經讓全球經濟增長受到了抑制,那畢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
然而,我們有理由懷疑,那種以為中國必將把世界經濟拖入泥潭的悲觀絕望情緒可能是有點過頭了。中國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下,有輸家也必有贏家。大宗商品出口商陷入了困境不假,可是中國經濟下滑也給航空公司、汽車制造商以及美國消費者帶來了能源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的顯著利好。
能幫助世界經濟抵御中國經濟長期低迷所帶來沖擊的,正是這些少有人提的利好因素,當然,前提是中國經濟能夠避免硬著陸,同時還要繼續將重點從投資和出口轉向消費和服務。
“這期間會有痛苦和磨難,”曾在美聯儲供職26年、如今擔任德銀證券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的Peter Hooper說。“但是只要這種經濟減速是漸進式的,我想(對于全球增長)那就不會是什么大問題。”
疲軟增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3日表示,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此言表明,對于30多年前開始對外開放以來的最低經濟增速水平,國家領導人們已經準備予以接受。
在咨詢公司IHS Inc。的首席經濟學家Nariman Behravesh看來,即便是這樣的增速目標,可能都有點太過樂觀了。他預計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速在5.5%到6%之間。
中國GDP增速走勢
前英國央行官員、現任倫敦咨詢公司Fathom Consulting聯席主管的Danny Gabay說,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樣,中國如今有巨額貿易順差,是一個凈出口國而非世界的需求源泉。那也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減速對全球增長造成的影響會比美國經濟突然下行所產生的影響要小得多。
再者,當前的中國經濟無論是規模還是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程度都超過了20年前的日本,它可能經歷的低迷疲軟預計不會像日本當年那般苦不堪言。當時的日本在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之后,從1991至2000年經歷了整整10年的所謂迷失期,年均GDP增長率只有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