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霧霾圍城真相】遼寧環保廳官方網站提供了官方原因分析:本月初遼寧進入采暖期,燃煤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加之近幾日東北風將上游吉林、黑龍江地區重污染帶輸送至遼寧。“這個分析是能夠成立的。吉林和黑龍江兩地是農業大省,在這個時期秸稈焚燒比較嚴重。”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分析,從吉林和黑龍江隨風而來的傳輸污染物不容忽視,再加上遼寧本地燃煤取暖產生的污染物,由此疊加形成眾所關注的沈陽霧霾現象。
遼寧環保廳官方網站提供了官方原因分析:本月初遼寧進入采暖期,燃煤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加之近幾日東北風將上游吉林、黑龍江地區重污染帶輸送至遼寧。“這個分析是能夠成立的。吉林和黑龍江兩地是農業大省,在這個時期秸稈焚燒比較嚴重。”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分析,從吉林和黑龍江隨風而來的傳輸污染物不容忽視,再加上遼寧本地燃煤取暖產生的污染物,由此疊加形成眾所關注的沈陽霧霾現象。
這一點也可以從環保部提供的監測數據中得到印證,近期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逐步從黑龍江南移至遼寧。柴發合進一步分析指出,從沈陽的各項污染物數據分析來看,作為PM2.5前體物的SO2和氮氧化物濃度比較高,由此可以推斷其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排放。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在供暖季開始之后,東北地區再現重污染天氣,黑龍江南部、吉林、遼寧大部出現重度到嚴重污染天氣。據中央氣象臺的信息,沈陽PM2.5峰值濃度在11月8日一度達到132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華北地區即將開始正式供暖,重度污染也正籠罩在北京、河北中部等地的上空,局部地區甚至也已出現了嚴重污染。
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這一天氣狀況要持續到17日,“受東移南下的冷空氣影響,地面風力加大,擴散條件轉好,東北、華北等地霧、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消散”。
這也意味著,驅霾仍然需要“等風來”。
“每年冬季一到取暖季,整個北方地區就會陷入霧霾天氣,所以才有所謂的大氣‘冬防’。”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
環保部的一位官員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這種天氣主要是冬季燃煤供暖、秸稈焚燒和不利氣象條件三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主要的污染源是供暖燃煤。
但對城市供暖燃煤鍋爐的環保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沒有固定模式可循,必須因地制宜,且難以一蹴而就。無論是燃煤鍋爐的環保改造,還是燃煤的清潔能源替代,都面臨供暖成本提高的考驗。
沈陽為什么最嚴重?
“這幾乎是在預料之中的,每年東北地區都會出現這種重污染天氣。2013年11月初,哈爾濱也曾遭遇類似的重污染天氣。”上述環保部的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根據環保部統計,截至11月9日8時,空氣重污染過程仍在持續,全國338個城市中沈陽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鐵嶺市等11個城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為嚴重污染。
對此,遼寧環保廳官方網站提供了官方原因分析:本月初遼寧進入采暖期,燃煤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加之近幾日東北風將上游吉林、黑龍江地區重污染帶輸送至遼寧。
“這個分析是能夠成立的。吉林和黑龍江兩地是農業大省,在這個時期秸稈焚燒比較嚴重。”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從吉林和黑龍江隨風而來的傳輸污染物不容忽視,再加上遼寧本地燃煤取暖產生的污染物,由此疊加形成眾所關注的沈陽霧霾現象。
這一點也可以從環保部提供的監測數據中得到印證,近期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逐步從黑龍江南移至遼寧。
柴發合進一步分析指出,從沈陽的各項污染物數據分析來看,作為PM2.5前體物的SO2和氮氧化物濃度比較高,由此可以推斷其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排放。
資料顯示,在沈陽去年全年173天超標天中,以1、2、3、11、12這五個月的供暖燃煤季節超標天數最多。
對此,沈陽市環保局曾公開表示,冬季是沈陽霧霾多發季節,主因是沈陽目前能源結構不很合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的主要比重。特別是冬季采暖期間,燃煤產生的排放是沈陽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重要來源。
降低環保改造成本是關鍵
不僅僅沈陽,在大多數北方城市,供暖季突襲而來的重霧霾天氣主要污染物都是來自供暖燃煤的排放。因此,對這些供暖設施的環保改造成為冬天治霾的一個主要策略。
“在供暖系統環保改造路徑上,現在沒有也無法制定全國統一的實施方案。” 浙江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燃煤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高翔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每個城市必須根據自己的資源、條件和資金實力,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
柴發合分析,就燃煤供暖鍋爐的環保改造而言,近期可行的主要是建設大半徑的集中供熱中心和建設熱電聯產項目兩種方法。
“我所說的集中供熱,并非指針對分散供熱而言的小區集中供熱,而是針對城市更大區域的集中供熱。”柴發合解釋,集中供熱可以實現規模效應,解決小燃煤鍋爐面臨的環保成本高和監管難的問題。
一位鍋爐環保設備供應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國家在燃煤供暖鍋爐領域推行“拆小并大”,20噸以下的小鍋爐都要拆除。即便對20噸以上的中型燃煤鍋爐而言,上環保設施的成本依然很高。
“一蒸噸的脫硫脫硝一體化裝置設備和建設成本,大約在6-10萬元。這意味著一個40噸的燃煤供暖鍋爐,單是環保成本至少要240萬元,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鍋爐設備本身的成本。”前述供應商分析。
該供應商進一步分析,根據國家要求,20噸以上的燃煤供暖鍋爐都要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在線監測設備的成本都在30萬以上。“由‘環保+監測’帶來的綜合高成本,只有規模大的集中供熱中心才可以承受。”
高翔介紹,從技術來看,大半徑的集中供熱中心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最大覆蓋半徑可以達到30公里。
“集中供熱中心的建設并非易事,這需要政府統一規劃,整體布局,去協調既有的小的集中供熱中心整合以及管網的互聯互通等問題。”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分析。
“在提高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的同時,環保部門更要加強監管,確保它們都能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一國家標準或更為嚴格的地方標準。”高翔強調。
在推行集中供熱之外,熱電聯產也是一個近期的戰略選擇。
所謂熱電聯產是說發電廠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做過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即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較之分別生產電、熱能方式節約燃料。
“熱電聯產項目的優點在于,電廠一般已經上了效率很高的脫硫脫硝和除塵的環保裝置,不需要再對供熱進行單獨的環保投入。”柴發合分析。
當然,熱電聯產項目也有自己的局限。“國家對熱電聯產項目審批控制很嚴格,城市周邊電廠要有富裕的負荷,且距離市區不能太遠,否則輸熱管網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這不是適用于每個城市的選項。”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分析。
天然氣替代方案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在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這兩種主要方法之外,燃煤鍋爐的環保改造還可以在燃煤鍋爐的煤炭類型上下功夫,比如改用相對較為清潔的型煤或者煤灰,以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
柴發合指出,從長期來看,供暖系統環保改造的最優方案還是終端“去煤化”,使用天然氣或電力去供熱,相較而言效率最高的是燃氣供暖鍋爐,“當年英國就是通過‘煤改氣’換來了清潔空氣”。
沈陽也在這么做。今年上半年,沈陽市政府發布《沈陽市藍天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要求未來全面實施燃煤總量控制,煤炭用量以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耗量為基數,實現逐年下降。
統計資料顯示,沈陽現有供暖鍋爐3100臺,其中20噸以下的小鍋爐為2400臺,占總數的80%左右,這些小鍋爐帶動供熱面積近6000萬平方米,約占沈陽市供熱總面積的25%。
根據沈陽市政府的安排,未來20噸以下的小鍋爐將全部改為用天然氣、電供暖的清潔鍋爐。
為此,沈陽采取以“以獎代補”的形式予以項目資金支持燃煤鍋爐的替換清潔能源,沈陽市燃氣集團將對“煤改氣”項目出臺一定優惠政策,包括管網鋪設至項目單位紅線和燃氣使用費用優惠等,其中僅每單位燃氣費用將從3.9元下調至3.6元,優惠0.3元。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由燃煤鍋爐天然氣替代新增的燃料和工程成本,會導致供暖費的增加,但沈陽政府對此將予以財政補貼,居民的采暖費不會因此提高。
“現在天然氣價格較高,且受制于氣源供應不足,‘煤改氣’成本很高,并非每個城市都可以像北京那樣開展大規模‘煤改氣’工程。”高翔介紹。
高翔分析,在集中供暖系統的環保改造之外,政府也應高度重視散煤的污染問題,尤其是城中村、城郊和農村居民的散煤取暖排放,相比規模化的煤炭使用,散煤的污染程度更高。
“我們的做法是,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支持居民使用更為清潔的煤炭,如蘭煤。”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