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國務院出臺六大“新政”支持的快遞業,在快遞車輛“行路難”等問題上依舊面臨諸多難題。
獲得國務院出臺六大“新政”支持的快遞業,在快遞車輛“行路難”等問題上依舊面臨諸多難題。
10月16日起,呼和浩特市交管部門開始在全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非法改裝、違法上路、非法運營的機動三輪車進行集中整治,無牌無照的快遞三輪車也成為被清理的對象。
9月20日,湖北恩施市交管部門正式對州城三輪車限行。
今年5月下旬起,大連市政府對電動車、三輪車、摩托車進行專項整治。
不久前,太原市在208國道、晉祠路等地對重中型貨車、輕型自卸貨車實行全天禁行,圓通太原中心恰恰位于晉祠高速路口,中心所有大車禁行,b線、主干線、物流車、航空提貨車全部無法正常出行。
類似的情況在許多地方均有發生,便捷安全的快遞電動車陷入兩難的困境。
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快遞業發展迅猛,快遞業務量連續同比增長50%以上,8月份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6.9億件,超過去年“雙11”旺季單月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機動車擁有量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壓力逐年增大,對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無號牌、無行駛證、無駕駛證、無安全保險,非法改裝、違法上路、非法運營的機動三輪車在市政道路上隨意穿行,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對市民出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由于電動三輪車被禁行,極大地影響了一些城市的快件派送效率。這些城市的快遞員和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電動三輪車已經成為快遞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快遞員每天要穿梭在各種小區和胡同中,電動三輪車比汽車方便,比電動兩輪車運量大。
快遞電動三輪車下一步出路在哪?
中國快遞協會前會長達瓦表示,應該理解呼和浩特市政府禁令的好意,只是執行得有點倉促。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陳紅艷認為:“集中整治清理電動三輪車需治標先治本。常態化治理的前提應該從源頭把控電動三輪車質檢渠道,同時以政策法規引導,配合交管部門常態化管控,才能從根本上減小無證電動三輪車上路的可能性。”
據悉,中國快遞協會在蘇州的一次調研中了解到,一家擁有不到100輛汽車的快遞企業,由于違反“客載貨”規定,僅一年的罰款額就超過60萬元。針對車輛“進城難”、電動車禁行規定制約快遞“最后一公里”等行業老大難問題,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早在去年兩會期間就提出了“關于解決快遞服務車輛通行難的提案”。
快遞車輛“進城難”、電動車禁行規定制約快遞“最后一公里”等行業老大難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專家及有關部門的關注。事實上,國家也已經考慮到快遞行業對三輪車的實際需求與使用困境,提出解決措施。
今年10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確定六大方面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提出“互聯網+快遞”是便民利商的新業態,要實施快遞“上車、上船、上機”工程,提出制定快遞專用機動車輛的標準,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方便等政策。《意見》同時提出,要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
顯然,這些新政的落地和實施,卻依然需要各地相關部門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