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過去的金九銀十來說,樓市可謂疲態初顯。而與樓市成交平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地市場火暴,尤其一二線城市高溢價地塊頻出。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高地價將刺激一二線樓市的漲價預期,但同時或給房企發展埋下巨大隱患。
對于剛過去的金九銀十來說,樓市可謂是疲態初顯。而與樓市成交平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地市場火暴,尤其一二線城市高溢價地塊頻出。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高地價將刺激一二線樓市的漲價預期,但同時或給房企發展埋下巨大隱患。
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百城房價數據,10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0849元,環比微漲0.3%。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在九十月份銷售51.70萬套,環比七八月份多賣了1355套,微漲0.26%。
不過,相比平淡的樓市,土地市場表現火暴,尤其一二線市場尤為明顯。記者梳理發現,近段時間來,一二線城市頻出區域地王,北京(樓盤) 、上海(樓盤) 、福州(樓盤) 、蘇州(樓盤) 等城市,均出現住宅用地樓面地價溢價超過50%的土地出讓。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土地市場上已顯現出“虹吸效應”。由于一線城市保值增值屬性明顯,一些房企為規避三四線城市庫存過剩風險,紛紛到一二線城市拿地,導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蕭條。進入9月,碧桂園、萬科、陽光城 、保利等公司在土地市場均斬獲頗豐。
業內分析,雖然土地市場火熱短時間內不會帶來房價明顯上升,但土地回暖往往是樓市走強的“先聲”。一些專家認為,隨著高地價項目入市,開發成本加大,拿地房企會通過后續的經營逐步抬價。
事實上,高價地持續涌現已經實質性地推高了部分樓盤的售價。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黃彬看來,多年積累的高地價風險正逐步顯現,一個直接的后遺癥是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不相符合。“因為地價高,只能做改善型需求這部分,新盤多呈現高端化的特點,去庫存化難度或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