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以來,期債兩個品種主力合約成交量之和緩慢提升。10月初以來,期債成交量不斷創出新高。從持倉量來看,兩主力合約持倉量之和回升至3.5萬手左右,但距離歷史最高位5.5萬手相差較大。
自十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以來,期債兩個品種主力合約成交量之和緩慢提升。10月初以來,期債成交量不斷創出新高。從持倉量來看,兩主力合約持倉量之和回升至3.5萬手左右,但距離歷史最高位5.5萬手相差較大。
10月初以來,國債期貨成交持倉比大幅提升,從不足0.5迅速提升至2.5以上水平,反映出市場投機氛圍濃厚。國債期貨大量投機盤的涌入增加了合約價格的波動幅度,這使得10月時主力合約IRR水平出現數次4%以上的波動。國債期貨上市以來交割量持續增加,尤其是TF1509合約交割金額超過21億元。T1509作為十年期國債第一份合約,其交割量也達到了8.67億元。
根據中金所公布的國債期貨每日交割意向申報信息來看,國債期貨交割參與者以券商背景期貨公司為主,交割量高度集中。主要交割參與者同時參與五年期和十年期國債期貨交割。從以往情況看,歷史合約在交割月前一個月便會出現移倉行為,但TF1512和T1512合約在11月第一周仍未有明顯移倉跡象。
臨近交割月,多頭壓力增加。雖然目前國債期貨持倉量處歷史中值水平,但大量增加的投機盤使得多頭存在潛在的風險,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量投機資金主要以個人和投資機構為主,3%左右到期收益率的國債缺乏對投機者的吸引力。此外,由于國債期貨具有較高杠桿,以個人和投資機構為主的投資者接券能力較弱。因此,進入交割月前,大量投機資金將會主動撤離12月合約。
第二,主要投機者缺乏國債賣出渠道。由于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門檻限制,個人和大部分投資結構可進行債券買賣的平臺以交易所為主。交易所國債缺乏成交量,投機資金參與交割獲得國債后只能通過次季合約進行賣出。但是TF1512及T1512的可交割券中各存在2—3只無法在次季度合約進行交割。
第三,市場缺乏國債現券交易主要參與者,利用國債期貨獲得現券意愿弱。中債登托管信息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和特殊結算機構持有86%以上的國債份額,但這些機構還未被批準參與國債期貨交易。作為前期參與國債期貨較為活躍的證券公司持有473.25億元國債,占比僅為0.5%。其自身所持有券種中,企業債占比近49%,國債僅占15%。結合近幾年的成交情況來看,證券公司無論是持有國債的意愿還是國債交易量都較低。
考慮到國債期貨和現券持有者的特點,筆者認為國債期貨在臨近交割月時買方換季移倉的動力較強。賣方擁有包括債券選擇權和交割時間選擇權的優勢,其在期貨市場中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同時,證券公司作為市場少數持有一定規模國債的持有者,若其在交割月持有較多空單并有意進行賣出交割,市場多頭的壓力將大增。
短期利空因素增多,當季合約下行壓力增大。進入11月,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更多受短期影響。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及人民幣納入SDR工作步入關鍵時期等因素使得央行難以繼續大規模釋放流動性。此外,部分經濟數據顯示增速回落放緩,股票市場也持續回暖,市場資金配置流入固定收益的趨勢明顯減弱,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在短期內有回升。
筆者認為,TF1512及T1512價格下行壓力增大,投資者需要關注持倉變化和空頭持倉集中度。若持倉量仍維持高位,特別是空頭主力保持高持倉規模,加上有所抬頭的國債收益率,多頭可能將面臨被迫離場的局面。因此,筆者預計期債12月合約振蕩走弱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