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業初期以優惠年費吸納大量會員,多數時間空空蕩蕩,高峰時段人滿為患,但服務不到位導致經營后續乏力。
如果不是在微信上看到一則99元包月健身的廣告,28歲生活在北京的銀行職員吳賢楓可能還不會那么快重回健身房。辦過幾千塊的年卡,因為工作忙卻并沒有去幾次,今年6月,就在吳賢楓為自己的體重發愁的時候,看到了健身課預約平臺小熊快跑的一則廣告,“包月健身,不限次數使用全城數百家健身場館”,推廣期的價格更低至49元,于是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月。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隨著人們健身熱情高漲,中國涌現出一批模仿風行紐約的健身課預約平臺ClassPass的在線服務——小熊快跑、全城熱煉、燃健身等,一些采用低價99元月卡的形式,一些出售單項課程。正如滴滴、優步挑戰傳統出租車公司,今年4月上線的小熊快跑這樣整合線下健身房資源的互聯網公司打破了昂貴月卡、年卡的門檻,在以低價吸引更多人走入健身房的同時,也挑戰著健身行業的秩序。
但小熊快跑的經營模式也有其弊端。每家每月的訪問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其網站上登出的場館數僅有1249家,可選場館較雜,少量如寶力豪這樣的連鎖健身房,多數并不知名。
《紐約時報》走訪過的三家健身場館中有空蕩蕩的社區健身房、舞蹈室,也有商業中心狹小的綜合性場館。同時,每個月都有加入和退出的場館。小熊快跑向健身房購買低價的多次卡后拆零給用戶使用,充分利用每一次的訪問,大大降低了健身房的贏利空間。
8月中旬,北京100家健身房對小熊快跑和類似的應用發起抵制,其中包括小熊的30多家合作方,稱它們這種惡意壓價的行為擾亂了市場秩序。包括英派斯、中體盛世在內參與抵制的健身房在聲明中表示,99元每月的價格遠低于實際運營價格。田影影表示,在相互影響之下最后全國共有60多家健身房退出了,但之后又有一部分恢復了合作。未能聯系到這些健身房,但經過搜索,名單中的多數已不在小熊快跑的可選場館之列。
與小熊快跑合作的一家北京舞蹈房菲舞不可的CEO張迪通過電話向《紐約時報》表示,低價有可能會搶奪舞蹈房本身的客人,所以他的舞蹈房只對小熊快跑開放白天空閑時段的課程(他并沒有參加聯合抵制).
報道稱,中國國內健身市場本就不十分健康。在開業初期以優惠年費吸納大量會員,多數時間空空蕩蕩,高峰時段人滿為患,但服務不到位導致經營后續乏力,很快倒閉——這是國內許多健身房的發展軌跡。
據官方媒體《中國日報》2011年的報道,北京的健身房平均每個月倒閉一家,而在一些城市每年至少有20家健身房倒閉。2014年,國務院公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從財政、稅收和土地等方面支持全民健身產業,北京等許多地方在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互聯網和體育產業的融合。田影影說他們受到了這個政策的啟發,但小熊快跑到目前為止還未享受到任何優惠。
而因為低價而加入的人們也感到了低價帶來的不便——健身房銷售屢屢打電話推銷年卡、每家每月三次的上限導致真正可選的健身房有限、一些健身房在高峰時期不向這些會員提供柜子。但是對于像吳賢楓的客戶來說,以不高的價格開始一種更健康的生活,這樣的不便也能夠忍受。他現在每周健身兩三次,多數是在公司所在的望京區域,并且為了繞過三次上限,他甚至用了更多的手機號來購買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