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此前宣布放開清算市場的消息一度令外資銀行卡組織歡欣鼓舞,同樣令這些卡組織犯愁的是,由于央行并沒有下發正式文件,外資銀行卡組織申請牌照并不十分順利,各種限制外資銀行卡組織申請牌照的消息不絕而耳。
監管層此前宣布放開清算市場的消息一度令外資銀行卡組織歡欣鼓舞,同樣令這些卡組織犯愁的是,由于央行并沒有下發正式文件,外資銀行卡組織申請牌照并不十分順利,各種限制外資銀行卡組織申請牌照的消息不絕而耳。
日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支付清算協會年度論壇上回應稱,“我國對外資開放境外清算機構,不存在所謂外資和內資合作才能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或者單對外資機構進行數量限制”。這也表明外資銀行卡組織開放政策開始逐漸明朗。
范一飛的上述講話主要是針對中國將對支付清算牌照數量設限傳聞進行的回應。近日有傳聞稱,外資銀行卡組織若想申請國內的清算牌照,必須通過在中國組建的財團,或者與本地公司或政府合作經營,而且外資銀行卡組織發放的牌照數量可能會有限制。“一方面,積極促進跨境支付業務發展,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鼓勵外資銀行、國際銀行卡組織等積極參與國內支付模式的建設。”范一飛說道。
據了解,為了促進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發展,國務院曾在4月下發了《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該《決定》自6月1日開始實施。在業界看來,這也將打破銀聯一家獨大12年的格局。特別是對于外資銀行卡組織而言,這也意味著苦等近30年終于等來了中國政府敞開支付清算大門。
此前,外資銀行卡組織發行的雙幣卡在國內的清算需要轉接中國銀聯系統,而獲得銀行卡清算牌照后,外資銀行卡組織完全可以通過自有網絡進行清算。記者了解到,國際卡組織都在積極準備,但目前并沒有突破性進展。
不過,申請銀行卡清算牌照也有較高的門檻。根據《決定》要求,申請清算資格的機構要有不低于10億元的注冊資本,五年以上銀行、支付以及清算機構經驗等。按此要求,不少銀行、支付機構以及外資銀行卡組織都有申請清算牌照資格。對于外資機構而言,由于央行要求在中國境內要有能夠獨立完成銀行卡清算業務的基礎設施和異地災備系統,因此門檻相對更高。“這對于國內銀行以及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都不是問題,但對于外資銀行卡組織確是個難題。”一位支付人士分析道。
一位接近外資銀行卡組織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國際性銀行卡組織而言,目前還沒在本地市場新建清算中心的先例,我們需要從零做起,這個籌備時間可能需要兩年”。
令外資機構同樣發愁的是,盡管《決定》已經實施了近半年,但他們目前仍不知道具體應該怎么申請國內清算牌照,這也是近半年清算牌照并無實質進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上述接近外資銀行卡組織人士表示,雖然國務院在6月開始下發《決定》開放國內清算市場,但具體怎么申請、去哪里申請,都沒有明確說明,他們一直在等待監管細則的出臺。
在今年7月初,央行曾起草《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也已于8月初結束,但至今正式的管理辦法仍未出臺。日前,范一飛表示,目前央行還在和銀監會協商,對相關規定進行進一步完善,爭取早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