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這是習近平自今年9月22日以來,在50天左右時間里,至少第五次談及中國股市。觀察習近平先后多次就股市的表態,專家認為,釋放出多重信號:更重視防范風險,更重視推進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更加重視保護投資者權益。未來資本市場改革則有望提速。
50天至少5談股市
記者注意到,在11月10日談股市之前,習近平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就中國股市相關問題就行了闡述和表態。
9月22日,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采訪中表示,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干預。 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股市長期穩定發展,防止發生大面積恐慌。
習近平指出,前段時間,中國股市出現了異常波動,這主要是由于前期上漲過高過快以及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引起的。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一次系統性風險。境外成熟市場也采取過類似做法。在綜合采取多種穩定措施后,市場已經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階段。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的改革方向,不會因為這次股市波動而改變。
當地時間,9月22日傍晚,習近平在西雅圖下榻飯店出席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并發表講話。在談到中國股市時,習近平再次強調,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防止發生大面積恐慌。中國股市已經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階段。
10月18日,在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面對近期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形勢變化,我們陸續出臺降準降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一系列舉措。目前,市場風險得到相當程度釋放,內在穩定性增強。下一步,中國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培育公開透明和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完善風險管理,穩定市場預期,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在10月26日-10月29日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期間,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他指出,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們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
釋放出多重信號
“高層密集就股市作出表態和指示,釋放出不少信號,體現出越來越重視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從習近平的歷次對股市發展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官方將更重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更重視推進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更加重視保護投資者權益。
觀察習近平的多次表態可見,防范風險、推進改革、保護投資者權益這三者也正是突出的關鍵詞。
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講話中首先提到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對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復蘇會帶來很大影響,“股市此前的劇烈波動,就明顯拖延了中國去杠桿的進度”。
趙錫軍表示,今年6月以來中國股市出現震蕩,暴露出不少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影響了股票市場規范發展和融資功能的發揮。由于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創新創業推進、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都迫切需要一個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來提供金融支持,所以防范風險必須置于首位。
在趙錫軍看來,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將會加速推進,從而實現“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目標。
“市場是雙向的,有融資者也有投資者。要滿足融資者的不同階段的需求,就要改進當前不平衡的融資結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而要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就要扎好制度的‘籬笆’,進行有效制度監管。” 趙錫軍表示,未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有望提速,股票注冊制改革也將適時推進。
有評論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新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場所,在為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功能的同時,也是唯一能夠將過去數十年來中國私人部門囤積在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的存量資源導入到新產業的“轉換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多層次資本市場將在“十三五”實踐中扮演“關鍵先生”的角色。事關經濟改革大局,提升資本市場戰略地位也在情理之中。
【最高層談股市】
三大證券報解讀習近平講話:為股市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上證報:習近平為股票市場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在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股票市場建設專門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習近平的此番講話迅速在資本市場引起巨大反響。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習近平對于股票市場建設的新要求直擊要害、切中時弊,厘清了未來股票市場建設的方向性問題。
習近平講話中將“融資功能完備”放在對股票市場要求的首要位置,引起了資本市場人士廣泛共鳴。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資功能完備是股票市場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離不開發達的權益市場。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債務余額上升較快,跟股票市場融資功能尚不健全不無關系。對此,李迅雷指出,大力發展權益市場,完善A股的融資功能,讓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取更多渠道的資金,充實凈資產,可有效降低杠桿率,防范經濟風險。
中證報:習近平四項要求引領資本市場三大轉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融資功能完備”直接指向股票市場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則要在實現股市融資功能的基礎上,規范市場參與各方的行為,注重效率與規范發展并重;“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是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落腳點和要實現的最終效果。四項要求都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前提和基礎。整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實現從注重投資向投融資并重轉變、由注重效率向效率與規范發展并重轉變、由強調創新向創新與誠信并重轉變。
證券時報:穩扎穩打切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
過去的20余年間,資本市場根植于實體經濟的沃土,為國有企業、國有銀行解困融資,為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其早已成為集融資籌資、投資交易和財富管理等多種功能的重要平臺。未來還需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推進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在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上做好文章,讓資本市場成為各行各業在“十三五”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尤其是前一階段的股市異常波動,暴露出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監管不適應,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短期投機炒作過多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根據市場發展實際,健全“扎實的基礎制度”,實行“有效的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