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15年全國金融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保險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標委”)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11月11日,2015年全國金融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保險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標委”)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成立于2005年的保標委,10年來在中國保監會的領導下,圍繞保險業“防風險、促發展”這一主題和不同歷史階段的目標任務,按照“總體規劃、突出重點、急用先行”的原則,明確目標、重點攻關、穩步推進,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創造性工作。截至目前,由保標委組織起草、中國保監會正式發布的保險行業標準達23項,從數量、質量和結構來看,初步構建了一套符合中國保險業發展需要的基礎數據標準體系,為保險業規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標準支撐,在促進行業信息化建設、規范業務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延禮表示,盡管保險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行標準體系還不完善,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 +”等新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和安全標準亟待建立;標準總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總體數量仍然偏少,跨行業的信息共享類、數據交換類標準明顯不足;標準化工作存在重建設、輕實施的現象,標準的宣傳貫徹力度不夠大,落地實施情況仍不盡理想。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在WTO/TBT協議中的規定,各國制定技術規范、標準時,應以已有的國際標準為基礎。這也就意味著,在當今世界,誰率先擁有國際標準,誰就擁有主動權和發言權;誰掌握先進的技術標準,誰就會在國際經濟的角逐中取得優勢,誰就能在市場的分配中搶占先機。但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團體標準在我國尚無明確的法律地位,同時,市場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標準也不能有效供給。在這一形勢下,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保險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尤其是不能適應中國保險“走出去”的需要。為此,周延禮指出,中國保險業要在國際保險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要提高中國保險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持續提升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化水平,就必須大力推進保險標準化改革,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更好地發揮標準的“穿針引線”作用。
周延禮要求,接下來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把保險標準化改革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加以謀劃和部署,要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保險標準化改革工作。二是要研究做好保險標準化中長期規劃。保單登記系統、稅優健康險 、保險中介云平臺等多個信息化重點項目的相關標準化工作要及時納入規劃,并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來抓。三是要進一步健全保險標準化管理體制。要準確把握“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側重于保基本,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側重于提高競爭力”的改革原則。四是要加大保險標準化工作的宣傳貫徹力度。保標委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大力推進保險行業標準宣傳貫徹工作,為推動保險行業標準落地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以及其他國家保險標準化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提升“中國保險標準”在國際保險市場上的影響,發揮好標準在服務中國保險業“走出去”戰略中的應有作用。
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保標委主任委員朱金渭表示,當前,保標委正在編著《保險業標準化“十三五”規劃》,這就要求保標委既要吃透“新國十條”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標準化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有關精神,切實服務好當前行業發展和監管重點,更要“跳出保險看保險”,站在行業發展的頂端,著眼于全局、著眼于未來,深刻認識產業高度交叉融合對行業標準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扎實做好“十三五”保險標準化工作規劃,明確未來5年保險業標準制定、修改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為2020年建成保險強國提供強大的標準支撐。同時,他表示,當前保標委正在抓緊完成《保險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基本規范》等標準的制定,力爭年底前再發布一批行業標準。
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吳曉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來自40余家委員單位的60余名保標委委員和來自13個標準制定、修改項目組的20余名標準化骨干人員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