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難以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可是卻又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比如中國男足碰上“打平就出線”,那就一定出不了線。在風云變幻的股市里,也存在著這樣“邪乎其邪”的定律。
每一位股民都具有一顆“無比勇敢”的心,每天看著如同紅綠燈一般翻轉的大盤,還要始終保持清醒,不容易;面對時常出現的如同過山車一般的大起大落,還要努力保持鎮定和信心,不容易;即便跌的內心已經開始滴血,第二天依然滿懷期待的出現;真的不容易。可是心理再強大的股民,碰到股市“大衰神”的時候,也不得不退避三尺。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難以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可是卻又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比如中國男足碰上“打平就出線”,那就一定出不了線。在風云變幻的股市里,也存在著這樣“邪乎其邪”的定律。
美國股市:金融電影“魔咒”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股市無疑是世界上發展較為迅速,體系比較完整的股票系統,著名的道瓊斯指數就是美國股市最好的代表。可不論道瓊斯多么出名,美國股市也敵不過美國的金融電影“魔咒”。
所謂的“金融電影魔咒”,是指只要有好萊塢出品的金融電影上映,一向堅挺的道瓊斯指數就會立刻走出入行線,股民便不得不承受資產蒸發的慘痛現實。由奧利弗?斯通主演的著名金融電影《華爾街》于1987年上映,當年的美國股市出現了史上著名的“股災”,股市跌幅達到了23%,而這一跌幅的絕大部分出現在了上映當天的這個交易日中。這也是金融電影魔咒在美利堅的第一次登場。
2000年,又一部金融題材的好萊塢大片《鍋爐房》(又名《股票分析師》)粉墨登場,影片本身獲得了不少贊譽,鮮明的主題配上引人深思的劇情和浪子回頭的結局的確讓影迷欲罷不能,卻再一次讓美國為數眾多的股民損失慘重。公開資料顯示,在影片上映的2000年,網絡題材股泡沫破裂,直接導致標普500指數和股票市值下跌50%。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當時有一大群人在電影院享受著閑暇時光,另外一大群人則只能默默流著淚走上了天臺。
這還不算完,2009年,當又一部名叫《華爾街》的大片上映時,美國國內正備受次貸危機所帶來的經濟乏力之苦,股票市場自然難以“獨善其身”,在影片上映的那一年,美國股市市值又一次出現了“大跳水”。金融電影“魔咒”也再一次得到了應驗。
金融電影“魔咒”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吸走”了股民們的真金白銀,真可謂美國股市的頭號“大衰神”,看來美國的股民們在入市之前,都需要去電影院咨詢一下有沒有新的金融電影上映,以免遭受電影團隊使出的“吸星大法”。
韓國股市:青瓦臺“龍卷風”
作為亞洲最為主要的金融市場之一,韓國股市的走勢直接關系著亞洲金融市場的走向,不巧的是,與美國一樣,韓國股市的漲跌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定律”,更加讓人不解的是,這套屬于韓國的定律,其源頭居然是韓國政府的最高權利機構——青瓦臺。
說的更加具體一點,韓國股市幾乎每一次的“大起大落”,都發生在總統任期的開頭或是結尾,青瓦臺“龍卷風”也因此得名。資料顯示,自1956年韓國證券交易所開始進行交易活動起始,韓國股市的第一次爆炸性上漲出現在80年代中后期,1989年4月,韓國股市來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讓股民歡欣鼓舞。而1989年正是盧泰愚接替備受爭議的全斗煥出任總統的初始階段。青瓦臺龍卷風也有了第一次的“小試牛刀”。
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亞洲各國,貴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損失最為慘重。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11月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匯率的“跳水”直接引發了股市的暴跌,不少絕望的股民甚至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來結束這噩夢一般的生活。而1997年,是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任期的最后一年,青瓦臺龍卷風讓他感受到了“晚節不保”的滋味。
由于亞洲金融風暴在第二年的持續,金泳三的繼任者金大中在上任之初就遭遇了青瓦臺“龍卷風”的又一次攻擊,不過也正是在他的任期中,韓國股市開始了復蘇,這一勢頭在2007年達到了又一個頂峰,而當年恰好是盧武鉉總統任期的收尾之年。至少在當時,青瓦臺“龍卷風”給盧武鉉總統帶來了不少正面影響。而李明博就沒有這樣好的運氣了,這位出身現代集團的領導人上任伊始就必須面對股市大跌的窘境,可謂開局不利。
縱觀上述幾次的青瓦臺龍卷風,既能讓盧泰愚和盧武鉉聲望大漲,也能讓金泳三和李明博吃盡苦頭,要想摸清楚這個龍卷風的“走向”,恐怕韓國股民和青瓦臺都需要在研究研究。
滬指港股:“股民公敵”鄭少秋
說道股市“大衰神”,鄭少秋自然不能不提,這位陪伴兩岸三地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明星塑造了太多經典的角色:英俊瀟灑的“楚香帥”,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可是股民們對于鄭少秋最深的印象一定是《大時代》里的丁蟹以及那著名的“丁蟹效應”。
所謂“丁蟹效應”,是指在1992年大時代播出之后,但凡香港地區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恒生指數必定“大跳水”,而在香港回歸后,內地的滬深指數也沒能逃過“丁蟹效應”所帶來的巨大沖擊。鄭少秋也從此成為了股民們最不愿意在電視上看到的明星。
“丁蟹效應”有多邪,看看下面的這張表格:
日期節目名稱影響情況
1992年10月05日《大時代》播出后恒生指數一個月內跌幅曾多達1283點(20.6%)
1994年10月《笑看風云》節目播出后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976點(20.5%)
1995年5、6月《香帥傳奇》、《男人四十一頭家》兩劇同時播出后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6年02月《天地男兒》節目播出后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09月《新上海灘》恒指曾于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香港恒生指數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07月《神劍萬里追》香港恒生指數輕微突破14500點后即反復向下,其后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3年10月《非常外父》。
節目播放期間香港恒生指數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03月《血薦軒轅》
節目播出后香港恒生指數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楚漢驕雄》
首播日香港恒生指數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6年04月《潮爆大狀》節目播放完畢前,香港恒生指數未能沖破17000點,并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后,恒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7年02月《御用閑人》開始重播重播后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香港恒生指數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05月《謎》香港首播
香港恒生指數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后反復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恒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12月09日《一擲千金》香港首播節目播出前的星期五(12月7日)恒指一度逼近30000點,及后卻出現急瀉,收市時跌716點;節目播出翌日(12月10日),恒指曾失守28500點關口,收市跌341點;及后恒指反復下挫,在節目播出后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02月08日《天之驕子》于高清翡翠臺播放
恒指在農歷年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6日)大跌1339點;之后年初五(2月11日)復市,結果鼠年第一個交易日再跌853點
2008年10月03日《楚漢驕雄》重播
10月8日,恒生指數跌1372.03點。至10月10日總計全星期跌2886點,是自1997年以來最差的星期。值得一提的是,累跌6773點;
2009年03月30日《桌球天王》香港無線首播
恒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恒指反復上升1802點(13.1%).
2010年05月10日晚《神醫大道公》CCTV-8首播
05月11日上證指數開盤2752.50點,下午上證指數跌至2604.20點,收市仍跌148.30點。這也是五月份以來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深證成指也創歷史新低,未能守住10000點大關,收盤以9905.48點,跌幅是本年度新低
2010年10月25日《書劍恩仇錄》在亞視本港和亞洲高清臺首播香港恒生指數結束持續兩個月的升勢,于2010年10月27日跌436點 (1.85%),為近四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其后11月12日至17日,一共跌近1300點。
2015年4月20日TVB重播《大時代》2015年4月20日A股市場早盤摸高,隨后暴跌近4%,收盤仍跌1.64%,創三個月最大跌幅。
其實,不論是“金融電影魔咒”、“青瓦臺龍卷風”還是“丁蟹效應”都不是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讓這些只不過有些“巧合的過了頭”的事件背上“股市黑洞”的罵名多少有些冤枉。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正是因為這些“巧合”的存在,給情緒低落的股民提供了宣泄情緒的出口,帶來了一定的慰藉。從這個角度來說,股民們還需要對這些“大衰神”說一聲謝謝。只不過在入市之前,股民們還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以避免碰上這些“邪乎其邪”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