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主題為“科技夾子”的上海科技創新日研討活動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數字化競爭的時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正在改變社會的就業模式。在生物技術和新能源等領域,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網絡和數字化正在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技術、人才、風險資本、創新型的企業,正在加速向創新環境優越、創新活躍的國家和地區集聚。
中國政府正在致力于以簡政放權來實施自我革命,中國正致力于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約束,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改革釋放創新的活力,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地涌流,這將為中國邁向現代的高收入國家提供最重要的動力。
韓俊說,多年以來,李嘉誠先生和李嘉誠基金會本著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福祉的理念,開展了大量公益活動,為推動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全球華人當中享有盛譽。今年5月19日至23日,李嘉誠基金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在北京、西安、蘇州、廣州、鄭州、濟南等六個城市成功舉辦了為期一周的“科技創新日”系列活動,這個活動根據各個地方的不同情況和特色,通過創新成果的展示、宣傳和推薦,促進科技項目與企業對接,探索香港與內地合作的新模式,推動科技型企業國際化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他還說,今天,我們再度與李嘉誠基金會攜手合作,在這里舉辦“科技夾子”上海科技創新日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搭建國外最先進的科研成果與中國企業對接、交流的平臺,推進國際一流技術創新成果在國內有效推廣與開發應用,為推動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和改善民生,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一次李嘉誠基金會在全球范圍內甄選出七大頂尖的科技創新項目,這些項目具有極強的科技引領性,具有很好的產業化、商業化的前景。有的項目是屬于典型的顛覆性創新的項目。這類項目的滲透,可以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不僅會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的機會,也極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級的領先企業。
這次活動,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女士親自為它起了一個非常好記的,我認為也是非常漂亮的名字,叫做“科技夾子”。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先生問為什么叫做“科技夾子”?因為中國大陸很少用“夾子”作為這么大一個活動的主題。我們這個活動叫做“科技夾子”,主要是體現一種用意:我們展示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一個定位,要為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最先進的科技,這些項目可以說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也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公益價值,是一個項目群。今天展示的這些項目,包括我們以前展示的項目,涵蓋了生物技術、生態環境、低碳環保、健康產業、現代育種、信息處理等領域,這些領域都是當前企業創新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民生改善的一些關鍵領域。透過這些項目,我們可以對國際上最領先的極(下轉12頁)(上接11頁)具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價值的前沿成果有新的了解。
韓俊表示,特別感謝來自以色列、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高科技公司的代表,我們請來的這些高科技公司的代表都是原始的研發團隊,他們將向中國與會者介紹最新的技術創新成果。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高科技公司的CEO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有一些還是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我們非常榮幸他們中有我們華人。
韓俊坦言,為了鼓勵年輕人創業,我們這一次特別邀請了汕頭大學一百多位大學生,還有來自上海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來參加這項活動。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創新創業的一支有生力量。我們想,對這些項目你們未必會直接有興趣,但是這個活動作為一個公益活動,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想向年輕人展示創新的本意是什么?創新最重要的內涵是什么?可以說思維創新是最重要的創新。我們希望這個活動能夠激發年輕人創新的靈感。我相信,在中國這片對創新充滿渴望的熱土上,在不久的將來,在年輕人當中,一定會出現像馬云那樣的世界級的風云人物。
最后,韓俊指出,中國在創新領域越來越由一個追趕者變為領先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堅信中國的發展模式一定會被重新定義。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在改革開放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現在中國正在深化上海自貿區的改革試點,正在總結提煉上海自貿區試點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將為國內外一切致力于創新創業的各方人士提供難得的機遇。我們相信這一次“科技夾子”上海科技創新日活動,對中國科技界、企業界和教育界來講是一場思想與知識的盛宴。研究人員、企業家,包括青年學生,一定能夠從這一活動中尋找到商機、靈感。
4月23日,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發布“2014年第1季度宏觀經濟分析”報告,1季度GDP增長7.4%,穩中回落,距政府目標相差0.1個百分點,是轉向中速增長后不錯的結果,形勢沒有一些人想象的嚴重,政策調整不應簡單加投資,而應主要解決結構性問題,借以穩增長。M2增幅降低與互聯網金融分流銀行存款有關,其增長率大于GDP和CPI增速之和的幅度與歷史數據相合,不意味著債務緊縮的形成,更不應當借機限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財政在經濟發展和現代國家治理中相當重要,政府集中財力過多,財政結構嚴重失衡,再加上國企的巨大規模和強力擴張,說明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需要下決心削減和調整,方能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