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已經表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要的任務就是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北京時間12日,彭博網站刊文指出,俄羅斯最大的原油輸出市場上,競爭正愈演愈烈,但實際上,很多人被沙特的舉動吸引了目光的同時,卻忽略了真正的重量級角色還沒有出場——這就是伊朗。
得克薩斯州智庫Stratfor指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開始進入波蘭和瑞典等俄羅斯的傳統市場,但是沙特的供應還不足以造成當地市場價格的降低。問題在于,伴隨制裁解除,根據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估計,伊朗出口最快明年就將潮水一般涌入這一地區。
俄羅斯70%的原油出口都是以歐洲為目的地,這里的競爭加劇對于已經陷入衰退的該國顯然是個不愿聽到的消息。俄羅斯的政府支出有半數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在因為烏克蘭危機受到國際制裁之后,商品價格暴跌使得俄國局面雪上加霜。伊朗原油的入場顯然只能讓他們的日子越發焦頭爛額。
“東歐的煉油廠已經適應了處理俄羅斯原油,即烏拉爾混合油,而伊朗原油是與它最接近的。”Stratfor中東及南亞資深能源分析師納耶比-奧斯庫伊(Michael Nayebi-Oskoui)指出,相反,如果沙特想要大幅度壓低當地油價,“他們就必須大量重新安排從亞洲到歐洲的運輸,我想這是不會發生的”。
制裁之前
在2012年禁運開始之前,伊朗每天運往歐洲的原油大約60萬桶,相當于該國產量的17%。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Namdar Zanganeh)已經表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要的任務就是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而不管油價會因此受到怎樣的影響。
伊朗歸來,好戲才真正開始
“看上去,伊朗將以相當基金的手段展開推銷。” 原油交易公司Gunvor Group Ltd。市場研究分析部門負責人費佛(David Fyfe)認為,“他們想要重新奪取他們曾經的據點。”
伊朗在南歐的前客戶們已經對購買伊朗石油表現出了興趣。希臘石油公司發言人蔡塔斯(Vasilis Tsaitas)介紹說,他的公司和“多數西方公司”一樣,已經和伊朗方面“開始對話”。希臘石油擁有希臘五座煉油廠中的三座,總產能每天34萬1000桶。
伊朗選項
西班牙石油公司發言人羅德里格茲-索拉諾(Ignacio Rodriguez-Solano)表示,一旦制裁解除,“伊朗石油無疑會再度成為一個選項”。該公司控制著西班牙三座煉油廠,日產能52萬桶。
來自伊朗的原油曾經分別占據了希臘石油原料的30%和西班牙石油原料的15%,伊朗受到制裁后,俄羅斯石油填補了部分缺口。
伊朗原油復歸歐洲無疑會加大烏拉爾原油的價格壓力。KBC資深分析師烏爾-哈奇(Ehsan Ul-Haq)指出,2015年迄今為止,在地中海地區,烏拉爾原油價格每桶平均低于布倫特原油0.80美元,而到明年,這一數字恐怕會變成1.50美元,而這就意味著俄羅斯一天會損失約42萬美元的利潤。
廣泛影響
烏爾-哈奇解釋說,雖然就事論事,南歐市場的利潤損失今年將只有1億5300萬美元左右,不過只相當于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預期的0.4%,但是整體角度看來,價格影響總會擴散到包括西北歐在內的其他市場,意味著最終的損失可能要比這嚴重得多。
在沙特原油進入波蘭之后,俄羅斯石油首席執行官謝琴(Igor Sechin)上個月在莫斯科指責對方是在對俄羅斯的傳統市場發動“積極傾銷” 。盡管沙特可能是準備要在歐洲展開更激烈的競爭,但是目前還不能說他們有什么大舉擴張的計劃。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7月中旬,該國運往歐洲的中間基、輕質和超輕質原油每天有78萬桶,較之第二季度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本月,俄羅斯運往當地的烏拉爾原油超過這一數字的兩倍。
沙特開拓歐洲市場的興趣或許還是有限的,因為亞洲能夠提供更理想的價格和更方便的運輸。
前伊朗外交官、咨詢公司Varzi Energy Ltd。高管瓦爾齊(Mehdi Varzi)總結道,伊朗回到制裁前的生產水平就意味著“他們將不得不去開拓新的市場,包括那些曾經屬于俄羅斯的傳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