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10月份社會融資增量和新增貸款數據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引發市場關于實體經濟需求依舊偏弱的擔憂。
央行昨日公布的10月份社會融資增量和新增貸款數據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關于實體經濟需求依舊偏弱的擔憂。
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136億元,顯著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7000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但與9月份的1.05萬億元新增貸款相比大幅下降。社會融資增量4767億元,分別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億元和1770億元。
從新增貸款的具體分項看,貸款結構繼續惡化,票據沖規模現象依舊明顯,當月票據融資反彈至1836億元,反映企業信貸需求相對偏弱。
“10月份貸款增量明顯低于市場預期,新老口徑貸款都只有5000多億元。而且貸款再度顯現依靠票據充規模的現象,如果扣除表內票據,一般貸款的增量只有3120億元,創年內新低,也是2009年以來的次低點,僅高于2014年7月份。整體來看,貸款的需求很弱,顯示信用擴張轉向信用收縮,值得警惕。”中金公司研報稱。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部分析師劉東亮稱,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1998億元,為今年4月份以來最差,顯示地產銷售回暖的后勁不足。企業戶中長期新增貸款1519億元,不足9月數據的一半,顯示在缺乏專項金融債支持的情況下,無法撬動銀行配套資金,企業投資擴張的意愿低迷。
新增貸款不給力,也影響到當月社會融資增量。10月社會融資新增4767億元,環比和同比增量均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其中人民幣貸款占比超過100%。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分項來看,信貸投放主要仍靠票據沖量,中長期貸款大幅下降;外幣貸款繼續大幅下降,企業繼續削減美元債務,這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和美元走強有關,預計未來仍將延續這一趨勢;新增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降至低位,非標貸款回歸弱勢,這主要與房地產增加融資償還非標貸款和地方政府置換債務有關;10月短融凈增量下降,企業債券凈增量回落,加上股票融資降至低位,導致直接融資同步下降。
廣義貨幣(M2)方面,10月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整體貨幣投放仍維持在目標增速以上,降準提高貨幣乘數,使得其對外匯占款下滑的對沖作用仍強;財政存款同比少增1726億元,有利于銀行體系存款增加,同樣推高M2增速。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表示,總體看,當前貨幣投放仍好,但信貸和社會融資表現偏弱,貨幣對實體經濟的傳導仍有阻礙,未來貨幣政策或更傾向于疏通信用傳導,穩增長將更依賴于財政拉動。中金公司研報更是建議,目前看中央加杠桿對經濟托底的作用最有效,貨幣政策層面引導實際利率下降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