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發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同時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至5136億元,遠低于上個月數值1.05萬億元。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反映出當前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大幅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
昨日,央行發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同時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至5136億元,遠低于上個月數值1.05萬億元。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反映出當前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大幅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
據了解,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其中,增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獲得的資金額,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獲得的資金余額。央行此次公布的10月社會融資增量數據遠遠低于9月同期公布的數值1.303萬億元。
對于10月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下跌的原因,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可能使得社會融資總量大幅下降,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被地方政府債所置換。劉利剛稱,今年前10個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達到12.4萬億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3.6萬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表示,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767億元,低于近年同期水平,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企業債務去美元化導致新增外幣貸款繼續減少,二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繼續下降。
實際上,10月下降的不僅僅是社會融資規模。央行10月金融統計報告同時顯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樣出現大幅下跌,除遠低于上月1.05萬億元的水平,低于市場預期8000億元。對此,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內需不振加之銀行厭惡風險情緒上升降低貸款投放,轉而增加票據融資或是主因。劉利剛則稱,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大幅下跌,可能部分歸因于“十一”長假。但是,與去年10月相比,新增人民幣貸款仍錄得347億元的下跌,反映出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大幅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
此外,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還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3.5%;狹義貨幣(M1)余額3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在溫彬看來,10月M2同比增長13.5%,略超市場預期,或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在人民幣匯率企穩和10月外貿順差再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預計新增外匯占款會有較大增長;二是財政存款同比少增17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