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口煤數據顯示,2015年10月中國進口煤及褐煤1396萬噸,環比9月下降381萬噸,降幅21.4%,則同比下降617萬噸,降幅30.6%;2015年1-10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17031萬噸,同比減少29.9%。而10月煤炭進口量1396萬噸,創下了自2011年4月以來單月煤炭進口量的新低。
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認為,10月中國煤炭進口量創4年半以來新低,主要原因包括人民幣匯率問題、進口煤價格倒掛、下游需求下降等。對進口煤市場而言,人民幣貶值將提高進口煤炭的采購成本,增加煤炭進口商的采購風險,及壓縮進口商的利潤空間。今年8月11日“匯改新政”帶來的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使得進口商普遍減少了對進口煤的采購。
由于國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較為嚴重,今年以來國內煤價格持續下跌,鍊?分煤種跌幅甚至大于進口煤。以2015年8~10月國內煤5500大卡和澳洲煤5500大卡華南地區到岸價為例,8月兩者價差為22元/噸,9月降至17元/噸,10月更降至8元/噸。若算上澳洲煤到岸的減載等費用,實際上澳洲煤價格已經出現嚴重倒掛。在失去價格優勢的情況下,進口煤數量自然不可避免地減少。
一方面,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以及清潔能源對火電需求沖擊的影響,今年以來沿海地區火力發電廠耗煤量持續疲軟。據安迅思調研整理的數據顯示,2015年9月,沿海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為50.4萬噸,同比下降10%。
另一方面,近兩年大型電力集團投資的煤礦產能也開始釋放,而且在2015年這種釋放尤為明顯。據了解,某大型電力集團要求旗下沿海電廠接收其集團生產的“互保煤”,導致沿海電廠原本采購的進口煤份額遭到進一步的削減。10月中國煤炭進口量創4年半以來新低,是多重因素導致的結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抑制進口煤市場的因素仍將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2016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將進一步下降。
此外,10月30日,中俄煤炭工作組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中俄煤炭領域合作荊?線圖》,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煤炭工業協會、神華集團以及俄羅斯有關政府部門、企業的代表出席會議。
遠東地區是俄羅斯煤炭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占俄羅斯煤炭儲量的40%,俄羅斯吸引中國企業到這一地區進行資源開發,同時兼顧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陸南泉表示,中俄在遠東地區的煤炭合作是中俄煤炭合作路線圖的內容之一。
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2014年11月報道,在2014年中俄煤炭領域合作工作組第三次會議簽署更新的《中俄煤炭領域合作路線圖》中,俄羅斯技術集團與神華開采遠東地區奧戈金煤區及在日本海沿岸建“薇拉港”項目被列入到路線圖中。
俄羅斯米切爾公司還與神華就共同開采雅庫特東南部埃利吉煤礦區達成共識,該礦區探明儲量為22億噸,2017年將進行首批開采,年度總量約為1200萬噸。俄羅斯儲蓄銀行和中國開發銀行是這些聯合項目的貸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