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交易所債券市場弱勢震蕩,與股市反彈形成鮮明的對照,股債“蹺蹺板”現象再度上演。
本周,交易所債券市場弱勢震蕩,與股市反彈形成鮮明的對照,股債“蹺蹺板”現象再度上演。
上周二以來,盡管震蕩幅度非常小,但國債指數日線連續收陰是不爭的事實;企債指數和公司債指則基本保持平盤,亦沒有搶眼的表現。總體而言,在股市逐漸趨暖、IPO將重啟的背景下,債市受到重壓可以理解。不過,盡管短期有所震蕩,但我們依然看好債券市場中長期發展。
消息面上,IPO重啟無疑是導致債市波動的重要原因。從短期來看,IPO重啟可能局部改變資產配置荒的現狀。此前打新基金的資金多來自銀行理財產品,在股災后轉投固收產品,IPO重啟后,這部分資金可能從固收產品中撤出,以備打新之需。加之28只新股按照舊規則發行,即仍會凍結資金,因此,此前轉移至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資金可能遭遇贖回,這些不確定性都可能導致債市出現調整。但從中期看,考慮到資金凍結因素的消失,以及新規預計會顯著壓低打新收益等因素,IPO重啟對當前債市資金總量的分流影響將有限。
基本面上,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3%,增速連續2個月回落;當月PPI同比下跌5.9%,降幅與上月基本持平。在內外需持續低迷背景下,由食品價格因素導致的CPI上漲不足懼,通貨緊縮才是主要矛盾,實際利率偏高與經濟運行偏弱的矛盾仍待進一步化解。此外,數據顯示,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比9月回落0.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第4個月回落,該數據低于市場預期,顯示當前經濟仍處繼續探底過程中,且尚未看到明顯的企穩跡象。綜合而言,當前低通脹與低增長的格局未改,偏弱經濟基本面依然對債券牛市構成有力支撐。鑒于當前實際利率仍不低,且人民幣匯率波動有限,貨幣條件的改善仍較為緩慢,這既為未來的政策寬松留下空間,也預示著經濟企穩回升將是緩慢的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債市的基本面風險不大。
不過,隨著年底臨近,機構有落袋為安的沖動,且往往更加關注對市場不利的因素,例如,當前利率長債供給壓力仍較大、地方債置換額度可能進一步擴容等。而最關鍵的是,IPO重啟、美聯儲加息等利空尚未實質兌現,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是困擾債市的潛在風險,特別是美聯儲加息或再度加重資本流出,對本幣流動性寬裕程度和穩定性均構成挑戰。從往年情況看,年底財政存款集中釋放與機構應對年底考核之間存在一定時滯,貨幣市場流動性存階段收緊壓力,且今年有美聯儲可能加息的影響,外匯占款持續下降,銀行體系超儲率不高,出現波動的風險不得不防。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宏觀經濟尚不景氣,利率下行空間仍存,偏弱經濟基本面依然構成債券牛市的支撐,因此債市仍有投資機會。短期內收益率向上的空間有限,但年底時點將至加之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也使得利率下行動力不足,年底前債市轉為震蕩行情的可能性較大。
具體品種方面,因為亦股亦債的特點,轉債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隨著風險偏好提升,在股市上漲和轉債標的稀缺的前提下,短期轉債市場有望隨大盤繼續“起舞”,但轉債估值彈性和跟漲能力將大為降低,向上空間有限。后市隨IPO重啟,轉債新券發行預計也將放開,供給沖擊的風險正在逼近,新券發行開閘后,溢價率的收斂或難以避免。后續轉債有望繼續受益于股市,但轉債表現可能會持續弱于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