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東有四家P 2P公司正在人行廣州分行的牽頭下進行上述試點,通過實物眾籌等方式為農民籌集資金。不過,如何從試點轉化成為可復制性的常規性項目?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南都記者表示,試點成為常規化,首先必須解決的是農業項目的增信問題。
近日,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正在組織一批P 2P公司試點“互聯網+信用三農”,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金融尋找到破解農村融資難的辦法。目前廣東有四家P 2P公司正在人行廣州分行的牽頭下進行上述試點,通過實物眾籌等方式為農民籌集資金。不過,如何從試點轉化成為可復制性的常規性項目?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南都記者表示,試點成為常規化,首先必須解決的是農業項目的增信問題。
路徑:債權眾籌、實物抵息
據悉,為了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農村問題,近期,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推動下,有關社團組織廣州e貸、PPm oney、正勤金融、點籌金融經過多番調研和精心設計后,分別推出連山“采勝有機生態米”、云浮“益粒米”、云浮“聚龍米”、梅州“家庭農場生態大米”等農業眾籌項目,先后籌集資金62萬元。
“三農”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目前農戶資金借貸來源主要有二,一是向銀行貸款,但農戶需要提供抵押或由公務員擔保———這使得大部分農戶因不符合條件而無法得到貸款。其二,則是通過民間借貸,但利息較高。
與傳統金融機構抵押貸款、P2P網貸現金還本付息的模式不同,以“債權眾籌、實物抵息”模式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是此輪廣東“互聯網+信用三農”上線項目的最主要特征。以此次試點中,點籌金融上線的D C農場-梅州科誠家庭農場生態大米項目為例,該融資方式中,投資人通過點籌金融平臺認籌農場的大米,認籌費包含地租及認領期間的育種、有機肥料、除草、人工管理費用等。大米項目結束后投資人可獲得投資權益回報和實物回報。
“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扶持‘三農’有兩大優勢。”廣州e貸總裁方頌表示,農村金融具有強烈的周期性,但傳統金融無法滿足農民周期性的資金需求,互聯網金融則可根據農民貸款需要設計周期靈活產品,解決農民燃眉之急;此外,互聯網可以融通社會力量,讓城市富余資金回流農村,以發達地區反哺欠發達地區,實現項目供需兩旺。“第二點,是用創新降低了違約風險。”其以“債權眾籌,實物抵息”模式為例,指出農戶只需按期歸還本金,無需再額外支付利息和其他費用,既減輕了負擔,又實現了銷售。
農業項目增信成為最大難題
“一個貸款項目,必須確保本息。”方頌指出,但是農業貸款最大的問題在于很難抵抗天災。但從目前看,針對農業的貸款目前僅有水稻有相關的種植險,其他的農業品種一概沒有。“我們跟廣州最大的保險公司溝通,試圖引進它,但是似乎跟難,要達到很大的規模他才有興趣介入。”方頌指出,目前大多數農業項目的貸款都針對水稻,正是因為水稻可以引入增信,因此要將試點成為常規化的項目,首先必須解決的是農業項目的增信問題。
此外,農村信用貸款不良率較高是解決農村問題時無法回避的。“對此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現在采取的多數是一個核心企業+關聯農戶的擔保方式,或者農戶間的互保。”一位參與試點的平臺相關負責人指出,但這種方式最大的擔憂是,一個村出現一起違約即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違約。
在試點中,有平臺也指出,希望得到政府相關資金的扶持。方頌就表示,政府支持三農力度很大,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扶持資金找不到項目,錢沒有用完的情況。“能不能拿出一塊來作為政府的信用擔保、政府專項資金進行相關項目的扶持和補貼呢?”方頌稱。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法律事務處處長、廣東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秘書長張勁在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互聯網+信用三農”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探索此種方式是否能走得通,投資人是否愿意將投資資金投入到類似的項目。第二部是建立征信體系。而第三點將在前面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如何從政策和制度上進一步進行支持。張勁稱,從目前推出的項目看,已經證明試點是走得通的。而目前人行已經牽頭在進行農村信用征信建設,完善機制。未來將進一步研究如何進行相關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