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136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明顯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七八千億的規模。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10月增量為4767億元,比上月少8523億元。
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136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明顯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七八千億的規模。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10月增量為4767億元,比上月少8523億元。
“新增信貸低于預期的原因,我認為首先是因為居民中長期貸款明顯回落,凸顯房地產銷售放緩的影響;更主要的是,企業部門短期、中長期貸款均較上月明顯回落,體現了經濟下行通道中貸款意愿和放貸意愿均弱。”民族證券宏觀分析師朱啟兵昨日在接受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在10月人民幣貸款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67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2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99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388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0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1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3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395億元。
10月新增信貸如此低,會否影響全年的信貸量?朱啟兵認為,“對全年信貸量影響不大,畢竟是一個月的數據。后兩月估計也難以看到信貸量的突然增加,從居民部門來看,房地產銷售的放緩已經是現實;從企業來看,今年二季度以來信貸需求明顯減弱,在經濟還在下行通道中,信貸需求和放貸意愿都不會明顯增長。”
同信貸一樣,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0月也大降。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億元和1770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5574億元,同比多增53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1317億元,同比多減628億元;委托貸款增加1390億元,同比多增347億元;信托貸款減少201億元,同比少減1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694億元,同比多減1283億元。
“從數據看,貨幣政策寬松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已經極弱,未來經濟增長一方面需要財政政策繼續發力,發力點在于中央政府加杠桿而非地方政府和企業,專項金融債的效果值得繼續期待。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大致如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說,將關注引導價格下行而非總量政策。”朱啟兵進一步對記者分析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雖然實體經濟企穩壓力仍然較大,但央行穩中偏松的貨幣政策基本能對沖前期外匯占款的急劇下降留下的基礎貨幣缺口。
在寬松政策的作用下,10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繼續保持今年以來的較高位增長。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余額136.10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9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4個和0.9個百分點,超出市場此前預期。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年內還有一次“雙降”,朱啟兵認為,“年內不會有降息了。至于降準,要看外匯占款的變化,如果再度出現外匯占款的大幅減少,還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