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亞洲經濟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崛起,日本、韓國、“四小龍”及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與創新經驗,充分體現了亞洲區域一體化合作趨勢加速,雙邊及多邊區域性合作共贏發展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
由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翻譯出版的新書《亞洲變革的全球影響:經濟發展和未來趨勢》近期正式出版。
該書由泰國學者創作完成,從亞洲經濟崛起的視角探索和分析了邁向“亞洲世紀”的亞洲轉型期、亞洲發展中的經濟動力與政治壓力、量化寬松后時代的亞洲經濟、亞洲經濟的區域化與國際化的快速通道、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及其影響,“頁巖氣革命”之后亞洲能源創新、發揮亞洲社交媒體和移動技術的發展潛力等若干事關亞洲發展轉型和崛起的重大問題和重要變量。
粗粗閱讀書稿,感覺主題聚焦、思路開闊、觀點鮮明、內容豐富、論證清晰,是全面系統和多角度思考研究亞洲經濟崛起及其全球意義的重要著作。筆者有如下幾點深刻啟示和印象:
首先,該書系統闡述了亞洲經濟轉型發展與未來全球化發展新階段的密切關系。毫無疑問,亞洲經濟崛起正在改造和重塑世界經濟新體系。隨著亞洲經濟崛起,歐、美、亞“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體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自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一直扮演著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和增長引擎作用。但是,近幾十年來,許多新興經濟體的不斷發展正在使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隨著日本、亞洲四小龍,以及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亞洲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
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原有的歐美主導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的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亞洲GDP、FDI以及貿易占全球的份額均出現明顯上升,2012年分別占到全球的34.15%、39.65%及37.42%,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凸顯,世界經濟的“三足鼎立”格局正在形成。
金融危機以后,亞洲經濟的崛起、調整、轉型與歐美經濟的深刻轉型同步進行。亞洲經濟、歐洲經濟和美國經濟正在引領世界經濟進行深度調整和轉型,一個全新的多元化的增長引擎、多元化的創新驅動、多元化的合作共贏模式等主導的全球新的經濟秩序與全球經濟新格局正在形成。
其次,該書闡述了亞洲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活力以及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動力。
“二戰”后亞洲經濟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崛起,日本、韓國、“四小龍”及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與創新經驗,充分體現了亞洲區域一體化合作趨勢加速,雙邊及多邊區域性合作共贏發展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
后危機時期以來,亞洲經濟再次進入了一個多元合作與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多元化的發展模式與合作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充分彰顯亞洲經濟未來的新動力和新活力。亞洲內部多元化發展與合作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加快后危機時期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亞洲一體化進程。
隨著亞洲崛起,一個多元化發展與合作共贏的新亞洲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即中日韓以構建自貿區共同市場為基礎的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快;以能源資源開發合作及地緣政治為核心的中亞地區經濟一體化雛形正在形成;以產業經濟結構差異性互補為主導的中印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基于產業鏈垂直與水平分工合作的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正在展開;基于新的比較優勢的合作與創新基礎上的中國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兩岸四地”區域經濟一體化新合作格局正在深化和升級。
未來,在全球自貿區發展框架下,如作者提出的“東盟2.0”等亞洲區域合作不但會進一步推動合作的機制創新,而且更加推動亞洲經濟實現包容性發展目標。這必將為全人類進步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第三,本書系統闡述了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及其影響。書中的大量分析充分表明,中印經濟崛起與合作發展正在引領亞洲經濟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和印度是亞洲的兩個大國,都是金磚國家,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接近40%,也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對亞洲經濟區域合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印合作,攜手并進,抱團發力,就可以繼續引領亞洲經濟跨越性地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
未來,中印兩國將繼續攜手合作,共同引領和深化亞洲經濟合作,進而大幅度地提高新興工業大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實現亞洲與歐洲、美洲經歷300年巨大懸殊的力量再平衡,從根本上改變21世紀的世界大國格局及亞洲發展新前景。
值得高興的是,筆者作為上海社科院“亞洲經濟一體化合作與發展模式研究”創新工程的首席專家,深切感受到這本書對于我們深化亞洲經濟研究十分解渴,書中提到的許多重大判斷和觀點也是我們研究團隊正在思考的問題,有啟示,有共鳴,有幫助。我十分愿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界同行,相信必有重要參考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