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牛奶售出300個集裝箱、美國好奇紙尿褲售出80萬包……今年“雙11”天貓國際開場僅10分鐘就售出來自41個國家的2605個海外商品。從以往主要“掃貨”大件高檔家電產品,到如今大量海淘指甲刀、牙膏等家庭必需品,國人海外購物對象正經歷結構性變遷。
進口牛奶售出300個集裝箱、美國好奇紙尿褲售出80萬包……今年“雙11”天貓國際開場僅10分鐘就售出來自41個國家的2605個海外商品。從以往主要“掃貨”大件高檔家電產品,到如今大量海淘指甲刀、牙膏等家庭必需品,國人海外購物對象正經歷結構性變遷。
原來是大件高端商品被搶,現在是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被搶,這其中不只是價格問題,更折射出“中國制造”的設計、耐用度以及商業模式與環境的欠缺。
一些數據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這五類產品的20個品牌高端消費品,中國內地市場價格比歐美高出不少。
“零售價中除了稅之外還包括至少渠道、房租等運營成本,廠家追求的毛利率等。例如,在海南免稅店中購買的商品依然比國外貴;即使新西蘭進口奶粉到我國是免關稅的,我國奶粉價格在全球仍不低。”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說。
此外,國內高端零售業發展滯后,引領消費回流乏力。以免稅店為代表的國內高端零售業對于吸引“高端購買力”回流尚未起到應有作用。
從根本上來看,折射出我國高端零售行業和產業界在應對“消費升級”方面存在諸多不足。
“中高端購買力”持續外流,一方面折射出我國民眾消費潛力巨大,另一方面折射我國零售業和制造業發展狀況無法滿足“消費升級”要求。
專家表示,民眾消費升級,倒逼民族產業轉型升級。只有創新消費品,增加優質產品的有效供給,建立多元化的供給體系,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引導“國際掃客”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