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雙11”,京東白條與螞蟻花唄的激戰扣人心弦。被譽為電商界的“貓狗大戰”,在互聯網金融界依然咄咄逼人。2015年我國消費金融異軍突起,但破繭而生的關鍵究竟是什么?
就在剛剛過去的“雙11”,京東白條與螞蟻花唄的激戰扣人心弦。被譽為電商界的“貓狗大戰”,在互聯網金融界依然咄咄逼人。2015年我國消費金融異軍突起,但破繭而生的關鍵究竟是什么?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特別是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必將逐步成為穩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新引擎。
這恰好,與國內目前正在盛行的消費金融熱形成呼應之勢。就在剛剛過去的“雙11”,京東白條與螞蟻花唄的激戰扣人心弦,其實今年以來,這種熱火朝天的局面并不少見,不少P2P平臺都爭相推出各自的消費金融產品,再加上自2009年以來試點的10家消費金融公司,瓜分消費金融市場的戰爭已然打響。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我國消費金融公司起步較晚,且運營模式尚待完善。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勢必會面臨一些不同程度的阻礙,其首要難題涉及到征信、風控、資金等,這些都成為限制相關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消費金融市場激戰正酣
2015年我國消費金融異軍突起,業內普遍認為它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的新藍海。據艾瑞咨詢公布的首份消費金融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17年,中國消費金融整體市場將突破千億,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4%。
于是乎,被譽為電商界的“貓狗大戰”,即京東和天貓之間的競爭,在互聯網金融界依然咄咄逼人。據最新數據顯示,在“雙11”開啟35分鐘后,京東“白條”便實現交易額破億,一舉超越了去年“雙11”全天京東白條的交易額。與此同時,螞蟻金服稱,其消費金融業務“花唄”首次接入“雙11”,共支付6048萬筆,在“雙11”開場僅30分鐘時間里,螞蟻花唄的支付交易額就達到了45億元。
“貓狗”之間的對抗十足, 但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覷。日前,有利網前CEO劉雁南二次創業的“美利金融”,宣布獲得6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創下互聯網金融業界近一年來最大A輪融資規模紀錄。劉雁南將其核心用戶群定義為18-35周歲的年輕人,鎖定4億主力的消費人群,稱其主打消費金融,因為消費金融“頻次高、黏性大、規模化效應強、非標準化程度高、產業鏈條長”。
不難看出,消費金融市場巨大前景,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2010年首批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以北銀、捷信為代表已然先行;2015年,不少P2P公司也應勢而動,積木盒子與芝麻征信已合作推出“讀秒”、小牛在線宣布將于12月戰略發布會上推出消費金融相關的產品,剛獲得3.5億元融資的付融寶也即將推出“麥芽金服”進軍消費金融。
互聯網消費金融差異化發展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曹宇撰文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國各類銀行機構共發行信用卡4.5億張,信用卡全年交易金額19.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消費金額13.2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從2006年的3%上升至2014年的49%。
分析人士指出,從市場角度來看,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依然較為保守,傾向于量入為出,信用卡業務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提前消費需求。那么,消費金融公司還如何開疆拓土呢?
在掌眾金融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譚春的眼里,“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空間巨大,因為三四線城市小額信貸需求旺盛,潛在市場容量高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信用卡額度低,幾乎沒有其他消費金融形態;個人信用記錄缺失多,未來可釋放極大信用價值。”
馬上消費金融副總經理吳宇健則認為,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最大的區別是消費場景、支付手段、風控數據、獲客渠道和服務等的互聯網化。
此外,細分垂直“場景消費”也不可忽視。作為一家全國性的學生現金借貸公司,名校貸在學生借款申請成功后,可直接將借款打入學生賬戶而并非線下商戶。沒有固定的消費場景,加上社群傳播效應,目前,其注冊用戶已達100萬,借款用戶已突破30萬。
大數據助力消費金融風控
在2015中國消費金融論壇上,銀監會非銀部副主任毛宛苑表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為2.85%,且目標客戶屬于較低端的客戶,因為平均信用風險略高于銀行客戶,所以對它的信用風險的容忍度也略高于銀行。”
掌眾金融的譚春認為,相比傳統消費金融,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資金周轉率要求高、風控要求高、借款到賬及時性、催收要求高、信用空白用戶多等五大問題。
對于消費金融企業而言,如何有效降低違約率呢?在日前舉辦的“互聯網金融CEO說消費金融”的論壇上,閃銀聯合創始人李昊表示,消費金融的場景化屬性非常強,利用大數據做風控管理有獨特優勢,可以在操作中接入有關生活工作的諸多數據接口,能夠通過數據整合,對一個人做出信用評估,并可以利用寬泛的數據對貸后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不言而喻,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快速發展和推進的同時,也會積累諸多風險。微易貸CEO謝智平分析稱,來自監管、公司和管理人道德層面的風險,以及來自標的期限錯配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均是目前消費金融公司和P2P公司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在他看來,控制風險的最主要、也是最基礎的辦法就是合法合規,嚴守底線。同時,他建議行業應該盡快建立黑名單共享機制以推動行業發展。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央行已于今年10月結束了對第一批8家民營征信機構的第二次驗收工作,目前有多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開始積極謀劃與征信機構合作。
隨著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火熱布局,以及消費金融公司快速業務擴張之時,如何獲取低成本資金也成為一道難題。業內人士分析,由于銀行對于消費金融的資產質量持謹慎態度,消費金融機構希望從銀行獲取低成本的資金不太現實。因此,此類公司有的聯合多家股東出資,有的機構則通過信托、基金,有的則從P2P平臺獲取。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多種渠道,而導致資金成本占到消費金融公司成本的絕大部分,無疑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