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史無前例的國有資產私有化計劃成功激發出國際買家的興趣。然而,這種興奮并沒有持續多久,國際買家們很快就對它有些失望了。
哈薩克斯坦史無前例的國有資產私有化計劃成功激發出國際買家的興趣。然而,這種興奮并沒有持續多久,國際買家們很快就對它有些失望了。
作為資源富集型國家,哈薩克斯坦經濟遭遇了大宗商品市場頹靡帶來的沖擊。為應對困境,該國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上周在一場閉門會議上表示,政府將著手進行自1991年從前蘇聯獨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私有化計劃,將數百家國有企業的股份出售給國際投資者,以為上市做準備。
對于執掌哈薩克斯坦政權長達25年的納扎爾巴耶夫來說,這個“史上最具雄心”的私有化計劃意味著重大轉變。按照哈薩克斯坦投資與發展部部長伊塞克什夫的話來說,建立“強大的私營經濟部門”是政府優先開展的事項。據悉,私有化項目的初步名單將包含大約60家哈薩克斯坦公司,其中包括多家工業巨頭。
然而,這個看上去還比較誘人的計劃卻招來了觀察家們的質疑,甚至包括待售企業的高管們:“這是一個空心的氣球。”一些分析師、官員和高管們認為,一些私有化規劃非常不現實。
首先,很多哈薩克斯坦國有企業背負著沉重的社會義務,并且主要被用來開展國家的投資需求。其次,針對外國投資者,哈薩克斯坦過去曾經通過改寫本國法律法規、變更國有企業合同條款來袒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