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出新業態生長的健康環境,是監管層的職責所在。
截至發稿,距離10月10日《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兩份文件公布已月余,交通部已累計收到了各類意見數千件。
這一針對出租車改革的熱烈討論,涉及出租車數量管控、網約車報廢標準、駕駛員標準、經營規范方式等諸多方面,其中,私家車究竟能否做專車、專車是否該以管理出租車的方式進行管理這兩大問題,成為熱議焦點。
交通部主管的中國交通新聞網10月23日刊文指出,盡管專車使用了互聯網技術,但其依然是依靠占用道路資源開展營運活動,其本質依然是“為乘客提供位移服務”的出租汽車,并未改變交通擁堵的現狀。這句話,隱約給出了監管層的態度——專車只是“穿了互聯網馬甲”的出租車而已。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不久前互聯網金融曾走過的路。
在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公布前,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們”以及各類P2P、眾籌等類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且以遠高于銀行理財的收益率迅速吸金。
而這一次,互聯網的野火僅僅是從金融領域燒到了租車領域而已,兩者的過往歷程頗有雷同:
其一,兩者均以互聯網為道,分別以余額寶、P2P、眾籌或滴滴打車、UBER為載體,在“互聯網+”的路上高歌猛進。
其二,均曾被視作顛覆傳統行業的決定性力量,市場厚望空前,但最終卻廝殺血濺,泡沫橫飛。
兩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網貸之家統計,截至10月底,今年以來跑路和出險的P2P多達677家,大多數極為短命,注冊資本僅約1000萬元,超過5000萬元的僅寥寥數家,且9月新增P2P數量環比下降28.6%,創年內新低,表明行業狂飆暫告一段落。同樣,百米出租車、金基租車、CoCar、PP租車等一批“蝦米”租車公司,也紛紛倒閉。
其三,兩個領域的監管層態度最初均不明朗,而后突然異口同聲稱“剝掉互聯網馬甲”后,P2P還是民間借貸,專車也還是出租車,從此定下了監管基調。
其四,兩者的頂層設計均歷經年月、跋山涉水,使得兩種新生業態曾常年處于無監管、無規則、無指導的“三無”狀態。且兩份頂層設計方案,眼下均被詬病管制太多、鼓勵太少。
那么問題來了,兩份“大寫意”的頂層設計,寥寥不過十幾條粗規,為何均耗時超過兩年?
背后的故事是這樣的——央行條法司原本已于去年二季度擬好了《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初稿,在央行各部門走完流程后送至其他相關部委(銀監會、工信部、網信辦等)征求意見,誰料一等就是數月,一些部委臨時捉急,成立了專責部門。
之后,初稿被往上報送審議,歷經一個多月得到回復,稱“刪除一些管制,增加一些鼓勵”,要求返回修改。于是,接下來近一年時間里,就如何放管得當,央行內部三次易稿。
監管層似乎并沒有錯,傳統銀行業的轉型期理應得到保護,但又不能將新業態一棍子打死,因而妥協之作便是一份既保護前者、又為后者生長留有余地的頂層設計。放管適度,成為了糾結之焦點。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了此次出租車改革上。
專車該適用什么標準、多少年應該報廢?營運車輛與私家車輛的保險、檢測、駕駛技能等該如何分類監管?專車司機資質誰說了算?無犯罪、無酒駕、無吸毒等基本要求又該誰來審核?如何審核?
在交通部此前搜集的涉及專車司機從業資格的意見中,70%以上要求其應獲得從業資格證,且門檻應高于傳統行業,要求無重大服務質量和重大安全生產責任問題。但很明顯,現有的“快餐式”互聯網渠道,加大了審核和風控難度。
交通部的兩難,在于既要保護出租車群體的就業和社會穩定,又要考慮適當給新興業態留出一些口子,不能堵死。由此,交通部將面對一場對監管能力、風控水平的新考量。
經濟學家對此表示,不僅是中國,各國的發展也大多是市場創新先于政府,如今用市場思維來倒逼政府改革、適應時代發展,豈不順應時代潮流?
當下,中國已經進入了“共享經濟”時代,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完善著民眾分享改革紅利的傳導機制、體制,人們或能更迅速、更便捷、更低廉地獲得明顯提升的生活水平,也或能在數年的光陰里目送一些業態來了又走,激發出市場主動選擇、主動去泡沫的能力。而這一能力,正是我國多年改革之真諦。
改革的理想結果,是市場走向皆大歡喜的資源最優化配置狀態。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所有創新都會伴生風險,改革總會有代價,新生業態必須與傳統行業一起付出監管成本。做好風控,營造相應的法律環境才是根本。
必須認識到,“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到來已大勢所趨,及時識別風險征兆、提升現場和后臺管控能力、快速培養合格人才,將監管舉措做到動態化、大數據化,并且聯合相關部委一起營造出新業態生長的健康環境,恰是監管層的職責所在。
這一點,央行或可為交通部提供一些借鑒——
比如,央行有效地遏制了比特幣這一虛擬貨幣的狂飆,為市場及時止損,也防止了惡性維穩事件的發生;再比如,央行將針對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融合,將監管機制改革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與銀監會、證監會等強化聯席會議機制,還將此寫進了金融“十三五”規劃,列為“十三五”金融改革的四大重任之一。
正視問題、甄別風險、研究對策,有步驟、有規劃地迎接“互聯網+”和“共享經濟”,并將其作為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應該是包括交通部在內的主管部門最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同時,當新的經濟形勢和產業業態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政策主管部門都將面臨類似央行、銀監會和交通部的兩難,而在部委利益藩籬甚多的當下,也應及時建立著實有效的協調機制,樹立“抱團監管”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