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先進工業的發展將是今后一國經濟競爭力之所在,而要發展先進工業,最重要的是將創新帶來的利益牢牢“粘”在大都市。
2008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增長暗淡無光的背景下,美國各大都市的先進工業卻成為其經濟地圖上的一抹亮色。這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大都市政策研究中心“先進工業”系列研究的發現。“先進工業”系列研究于2012年開啟,近期收官。
這一系列研究共發布研究成果74篇,主要探討先進工業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和如何促進先進工業發展等主題。研究認為,大都市先進工業的發展將是今后一國經濟競爭力之所在,而先進工業的發展不僅在于創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創新在本地商業化,為本地發展帶來經濟利益。
大都市的發展之道:先進工業
相較于國內大熱的“先進制造業”,布魯金斯學會所提出的“先進工業”是一個外延更廣泛的定義。布魯金斯學會用兩個標準定義先進工業:一是該行業的人均研發投入超過450美元,在所有行業的前20%內;二是該行業雇傭的科學技術工人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也即其比例應在21%以上。布魯金斯學會最終遴選出50個行業作為先進工業,其中先進制造業35個,包括自動化、航空制造、生物制藥、半導體等行業;服務業15個,包括軟件設計與電信業等。
先進工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其規模。先進工業共雇傭1230萬人,占美國總就業的9%,其年產出卻高達2.7萬億美元,占GDP的17%。先進工業是美國在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行業,占美國出口商品與服務的2/3。更重要的是,先進工業是引領美國經濟復蘇的發動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先進工業創造的就業崗位與產出增速,比其它工業分別高出1.9倍和2.3倍。而且,先進工業的研發投入占比很大,占到總體私營領域研發投入的80%以上,很多突破性創新技術都源于先進工業的研發投入。
因此,布魯金斯學會認為先進工業對美國的經濟具有戰略意義,對美國經濟競爭力與21世紀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那么,該如何發展先進工業?
布魯金斯學會認為,在聯邦層面,一方面要對基礎研究進行持續投入,鼓勵創新;另一方面要大膽改革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為先進工業培養更多具有較高科技技能的合格勞動力。在地方層面,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大都市建立先進工業創新生態體系。
其中,先進工業創新生態體系的關鍵是“集群”,即將創新的政策、研究機構、技術人才、投資者等各個要素集中于某一區域,令其互相接觸碰撞產生“化學反應”,從而放大創新效果。美國已開始出現的一個趨勢是將重要大學的研究分支機構或研究生院遷往大都市的中心區域。例如,華盛頓大學的醫學院建在西雅圖市南湖聯合區,康奈爾理工學院的新技術校區位于紐約的羅斯福島,等等。
隨著研究深入,布魯金斯學會發現,僅僅是建好地方創新生態體系,還不足以讓創新對先進工業的推動作用落到實處。有一種現象普遍存在:產生于某地研究所的技術創新“飛”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為其它地方創造就業和收入,而技術創新發源地卻并未收獲經濟效益。因此,大都市的先進工業要發展,不僅要創新,還要將創新的商業化牢牢“粘”在大都市。
如何將創新利益留在本地?
“如何讓創新的商業化留在本地”是布魯金斯學會“先進工業”系列研究列出的壓軸問題,布魯金斯學會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聯合在東田納西市召開研討會,專門探討了該問題。東田納西市是將創新商業化留在本地做得比較好的大都市之一,它擁有兩個重要的研究機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與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周邊分布著美國鋁業、伊士曼化工等先進工業的公司。
通過學界、業界人士的研討與實地考察,布魯金斯學會提出了讓創新的商業化留在本地的五條建議——
第一,要依靠聯邦下撥的研發資金打造創新平臺。布魯金斯學會副會長布魯斯?卡茲認為,在聯邦財政預算可能長期趨緊的背景下,聯邦應該維持甚至擴大在研發這方面的撥款。國家級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對創新應用本地化至關重要,地方需要用這些經費來運營幾個“軸心”的大型研究機構,為創新應用本地化服務。
第二,強化本地生態體系。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主任湯姆?梅森說,創新應用本地化是一個“身體接觸項目”,需要面對面談判、持續不斷地聯系,有時甚至還會有碰撞。當核心技術研究機構、人才、周邊基礎設施等要素聚集時,企業也會向這一地區聚集,這樣,創新應用本地化就有了一個很好的本地環境。上文提到的東田納西地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僅強化本地生態體系還不夠,地方還需“傾聽業界的想法”。公司的選址和業務增長取決于多種因素,地方政府不能只建幾個研究機構就完事,還要調研相關公司的情況,使之真正產生創新聚集效應。
第四,真實性與地方特色至關重要。真實性指的是什么呢?陶氏化學的道格?帕克斯說,20年來,他一直聽聯邦、州、地方經濟規劃者以不同的包裝推銷同一個項目與概念,這注定是不會成功的。創新應用本地化要想成功,地方要對本地的優勢和吸引力進行真實的評估,而不是“你所希望的優勢”。有些行業可能對低成本能源感興趣,另一些行業可能更在意地址和方位,地方經濟規劃者必須想清楚本地可以為之提供的特色,如此才能真正使創新的商業化留在本地。
第五,地點很重要。地區的技術與技工人才密度很重要,但是創新聚集地的地點以及與“軸心”研究機構的交通便利性也很重要。因此,要想創新應用留在本地,地方需首先確定好“軸心”研究機構的空間布局,然后圍繞“軸心”研究機構設計創新集群生態系統。
總而言之,各個公司的創新應用情況各異,將創新應用留在本地的方式方法可能并不限于上述幾種,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在推動創新和創新應用本地化的過程中,地方創新生態體系可以做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