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證券策略周報:“重建期”判斷進一步強化】(一)法國暴恐事件可能對全球政經格局影響深遠,對A股短期響偏負面,僅有少數主題因這一事件驅動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包括:一路一帶、軍工、安防。(二)A股“重建期”的判斷進一步強化。(三)我們對年末A股的交易環境保持謹慎的態度,建議降低倉位。
核心觀點:
(一)法國暴恐事件可能對全球政經格局影響深遠,對A股短期響偏負面,僅有少數主題因這一事件驅動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包括:一路一帶、軍工、安防。(二)A股“重建期”的判斷進一步強化。(三)我們對年末A股的交易環境保持謹慎的態度,建議降低倉位。
邏輯摘要:
歐洲“911”的深遠影響。2015年11月13日晚間,巴黎發生連環暴恐襲擊,事件的惡劣程度堪比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我們對宗教信仰不發表任何看法,也不贅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只懷著“沉重的心情”,對這一“事件”之后全球政經格局和大類資產的走勢談幾點看法:(一)從全球大類資產角度來看,全球避險情緒將提升,美元將加速上漲、黃金可能存在事件驅動型的交易機會,新興市場資金可能將加速流出,歐元將“雪上加霜”,全球資金可能將加速回流美國。(二)從地緣政治角度講,法國暴恐事件將打破全球既有博弈格局,意味著歐洲已經完全被吸進中東“漩渦”,歐洲必須對反恐做出反應,歐元區財稅與貨幣體系的割裂可能將加劇,因此歐洲必將尋求“結盟”。如果美國調整亞太戰略,支持歐洲,意味著其將重新卷入中東的渾水之中,削弱對亞太布局的力量。那么對于中國而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的博弈壓力,縮小了經濟托底的必要性,擴展了內部結構調整和“供給管理”的空間。如果美國作壁上觀,很可能意味將歐洲推向俄羅斯,或間接性的放大歐亞合作的空間。那么對于中國而言,歐亞資本環流(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將獲得加速推進的時機。(三)對于A股市場而言,無論從全球風險偏好角度還是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整體偏負面。僅有少數主題因這一事件驅動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其中包括:一路一帶、軍工、安防。此外,我們需要重申的是,A股目前的核心矛盾在內部。
“重建期”的判斷進一步強化。在法國暴恐事件發生之前,另外兩條信息對A股的影響也非常大,一條關于金融反腐,另一條是滬深交易所將兩融業務擔保比率從50%提升至100%,從11月23日開始實施。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擔保比率上調只是針對新增的融資交易,對于存量的融資合約,投資者不需要追加保證金或者平倉,合約到期后也可以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展期。我們的看法如下:(一)從實際操作的環節來看,由于券商在現有融資融券業務中很少采用50%的擔保比率,很多券商一直以來采用100%的擔保比例操作。因此即便執行新規,對A股現實層面的杠桿壓縮比較有限,但從政策意圖來看,監管層控制A股的杠桿水平的意圖非常明確。(二)兩融保證金比率下調對A股的影響需要聯系監管層最近一系列的動作來考慮。我們在上周周報《從“保護期”到“重建期”到“改革期”》指出,未來A股新牛市的資金供給將以銀行理財資金、社保資金、養老金、保險資金和海外資金為基礎,難以復制上一輪的杠桿牛市。但在探索新一輪牛市之前,A股的“市場化”“重建”和“市場化”“改革”,是充分必要條件。A股目前已從“保護期”進入“重建期”。
最近一段時間,從逐漸深入的金融反腐,到超預期的IPO重啟,再到兩融擔保比率下調,信號越來越強烈的指向A股的“市場化”“重建”,而不是重溫上輪牛市的大水牛、杠桿牛。我們預期年底之前關于救市籌碼的處置方案也可能進一步明朗,甚至證券法修訂的節奏也會快于預期。
“重建期”和“改革期”的意義?我們認為,從大類資產周期和全球政經格局的角度來看,中國權益類資產在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內,在大類資產格局中處于優勢地位,對中國經濟轉型和金融構架重塑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外而言,權益資產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推力;對內而言,將成為央行資產負債表重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正是上一輪“被利用的牛市”興起的原因。但是,上一輪以“國家背書”、以銀行資金“風險非對稱性切割”入市所推起來的牛市,其形成的后果近在眼前。這必將引起決策層的反思和對A股市場制度設計的改良。因此,我們猜測,現階段A股已進入市場化的“重建期”,其核心是融資功能的恢復(供給增加),定價模式的調整(金融反腐,打擊坐莊,杠桿控制)。在未來的改革期中,注冊制這回可能真的不遠。我們對年末的A股交易環境保持謹慎的態度,建議降低倉位。